【简介】感谢网友“网络”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出品 | 社工客(ID:)
作者 | 康沛
单位|兰州爱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情况介绍
(一)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养老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独居空巢老人的日益增多,使得老年人社区融入、社区参与、社区互助成为社区养老的一部分。
社工作为养老服务过程中重要的一员,社工专业服务也逐渐被社会认可。清水街社区辖区内高龄独居老人虽然在物质生活方面有了很大保障,但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交往的减少等情况的出现,老年人极易产生无力感、孤独感,出现消极的养老心态,严重影响其晚年的生活质量,客观上需要社工对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给以回应。
(二)研究背景
缅怀往事疗法是适当的对老年人加以引导、回顾往事,能够帮助老年人回忆一生的成就,追溯正面的事件和感受,弥补当下能力与机会上的不足,使他们能够接纳过去,尊重现实,展望未来,完成“自我完整”这一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的老年期的人生任务,从而避免陷入绝望,对老年人的抑郁症、自尊和社会化有积极的作用。
小爱社工对招募的10名老人开展治疗性小组活动,借助小组疗效因子,以怀旧为主题,通过缅怀往事,帮助老人能够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的经验,挖掘所获得的成就,以现在的角度去诠释当时事件所赋予的意义,促进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价值,在情感上获得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让他们能够坦然接受老龄化的事实,调整自己面对老年生活的态度,让晚年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
二、问题与需求分析
(一)问题
1.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孤独无人陪伴;
2.生理机能衰退、社会交往减少;
3.老年生活极易产生无力感;
4.部分老人存在消极的生活态度。
(二)需求:
1.精神慰藉
2.心理支持
3.陪伴
4.建立生活信心
三、服务理念与理论
(一)治疗模式
是一种社会治疗或社会康复模式,亦称小组的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二)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支持或表达性支持。社会网络只是个人可以直接接触的一些人,包括亲戚、同事和朋友。
这些人对个人来说显得十分重要。亲密伙伴是个人生活中的一种紧密关系,关系中的人彼此认同和期待,互相负有责任。
(三)镜中自我
心理学家库利指出,自我观念上在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个体根据他人对本人的反应和评价而发展的,由此产生的自我观念称为“镜中我”。“镜中自我”理论认为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小组中组员可以通过其他人组员的言语行动发现自我,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建立自信。
(四)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价值观及态度可以通过强化而后天学习习得,强调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
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是其他组员学习借鉴的对象,组员通过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感受,使个体获得提升和改善。
四、服务目标
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一个平台,促进他们在小组内得以释放自己内心的不愉快情绪,树立他们正确看待生活的信心。
1.使组员全面积极的认识自己,提升自信心;
2.让组员学会沟通,并体验相互分享所带来的乐趣;
3.帮助老人怀旧,消除不愉快情绪。
五、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追忆时光”长者缅怀小组
小组性质:治疗小组
小组对象:清水街社区老年人10人
小组时间:2022.3.8——2022.5.10
六、服务策略
小组一共五节,内容结合长者喜欢怀旧的特点、成长年代,引导长者开启童年、青年、中年直至晚年的回忆,回顾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协助长者构建人际关系支持网络,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
第一节 回忆童年
以妇女节为契机,追忆童年公主梦,运用GDS前测表和绘制不同年龄期快乐感折线图,测试每位组员的生活幸福感情况,并引导组员制定小组契约,介绍小组缅怀对组员的积极作用,互相分享人生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以此来激发组员回忆往事的兴趣。
第二节 恰同学少年
以回忆青少年时期的流行歌曲、常见游戏为主线,引导组员回顾自身青少年时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重温、感受童真年代的乐趣,通过环保材料制作设计自己心中的一幅画,来鼓励组员发挥想象力,用互动回应的方式,倾听彼此青春时期的温暖故事,激发老人对生活的激情与阳光朝气。
第三节 遇见爱情
回忆共唱初遇爱情时的流行歌曲《甜蜜蜜》,鼓励组员分享从青春懵懂到遇见爱情,再到成家立业期间的快乐美好、辛酸经历,从而关注组员对婚姻的意识,对待事物的观念,通过一起手工制作乐高玫瑰花,在制作过程中互相鼓励,彼此认可,正能量者积极带动负能量者,一同感受美好生活。
第四节 奋斗年代
运用水果说游戏的方式引导组员分享婚后身份角色变化的酸甜苦辣,对于他们的辛勤付出与坚持给予积极正向的肯定,并通过刮刮画的方式,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释放心理压力,以更轻松的状态面对当下的生活,从而加强老年社会支持网络。
第五节 播种希望
通过种植多肉植物、寄语自己的方式,引导组员反思分享生命力量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以及老年生活快乐感来源,体会正向的生活态度与状态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七、总结评估
(一)评估方法
1.过程评估
(1)根据小组过程中的每个活动环节进行评估;
(2)根据每节小组过程中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估;
(3)根据每节小组过程中组员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4)根据每节小组过程中组员的感受分享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对组员的改变做好记录;
(5)根据社工在小组过程中运用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评估,以便实施修正介入方案,改善工作技巧。
2.结果评估
(1)在小组结束后,根据组员填写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
(2)社工根据组员首次和最后一节活动中GDS测试表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小组的效果;
(3)根据最后一节活动中组员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打分来评估小组效果。
(二)成效分析
1.此次缅怀小组进展顺利,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目标;
2.通过小组层层递进的回顾与分享感知,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敞开心扉,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价值;
3.通过小组,也进一步拓宽了老年人的生活共情圈,增强社会支持网络;
4.通过组员向社工的反馈以及社工对小组的观察,组员参与积极性较高,对小组也有较高认可。
组员表示,社工组织设计的活动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对于老年人重塑生活信心有很大提升作用,也提供了一些可取的治疗经验与技巧,在日后生活中得以运用。
(三)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85%的小组成员能准时参加活动,遵守约定,按时完成小组内容。
目标二,在情绪认知方面:8名组员认为自己应对晚年生活的能力有提高,不再想着自己是家庭的负担,还有2人能够正确看待老年人身体状况下降的现实,并对之前消极的生活观念有了一点的改变;
目标三,自我价值感方面:组员普遍对自己的优点有了重新认识,也切身感悟和体会到了自己在以往工作、婚姻家庭、培育子女方面所做的贡献,也意识到了以往的困难经历培育出的坚强、勇敢、毅力等珍贵品质,有利于他们以这种积极的心态面对老年身体的退化;
目标四,人际交往方面:所有组员对参加社区活动、拓宽朋友圈都有了较高的意识,为今后扩展自己的交际圈、获得社会支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七、服务成效
小组为每位组员拍照留念制作小相册,为每一位组员留下美好回忆。通过运用GDS后测表,记录每位组员的心态变化和检测小组成果,同时社工在开展小组服务时,也掌握了“专业知识+服务对象特质”的服务方法,给予长者充分的时间来回想和整理过去的记忆,主动倾听,正向回馈,以接纳的态度适时地提出正向的、关怀性的看法,帮助长者更好地提升自我肯定及生活成就感。
八、反思总结
1.在小组开展之前,认真的挑选组员是小组工作的重要技巧,应当挑选受教育程度大致一样,身体灵活能力相当,对小组的期望和参加小组的兴趣均衡等老人成员,以便于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2.小组工作具有复杂性,要求社工具有较强的控场能力、社交能力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做支撑。一方面在小组活动的准备阶段,身为工作人员,我们需要先写好小组活动策划书,对组员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并作出预案的准备还要在活动开始前对游戏进行预演。另一方面,在小组游戏进行中,也要留意每一个参与者的表情和神态,给予他们尊重和支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的参与其中。
3.小组活动针对特定的人群人员选择,但在小组中小组中要有能进行正向引导的组员,避免后期在小组回忆往事并分享的过程中,出现整体小组氛围低沉压抑的现象。
如何学好社工实务?
“10分钟社工课”了解一下~
音频文字版,随听随看
通勤路上的工作成长利器
数十位资深社工实务经验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