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教学文档

赤壁赋说课稿

雕龙文库

【简介】感谢网友“雕龙文库”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赤壁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赤壁赋》是苏轼一篇以游赏山水为题材的辞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精练优美、内容隽永深长。它被作为讲读课文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品味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文章寄寓的志趣,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言文语感,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赤壁赋》的教学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PPT显示)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3.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PPT显示)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领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四)教学难点(PPT显示)

  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的教法是:1.点拨法 2.讨论法

  采用的学法是:1.朗读法 2.点评法 3.讨论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不可多得的通才,他精通琴棋书画,其词开一代豪放词先河,其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他就是苏轼。但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却命运坎坷,屡次遭贬。他第一次被贬是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然而坎坷的经历,囚犯般的黄州生活并没有使苏轼消沉下去,他以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当中享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现在,让我们走近苏轼,泛舟赤壁,一起享受《赤壁赋》中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二)整体感知

  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江”“月”是这篇赋描写的主景,抒情的触媒,议论的载体。我们不妨先把课文朗读两遍,找出与江月相关的句子。

  第一遍朗读,要求根据注释理解句子,并画出课文中描写江月的句子。

  PPT显示:

  月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水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第二遍朗读,要求找出课文中议论水月的句子

  PPT显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客亦知乎水与月乎?……

  (三)探讨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吟诗作赋,“一切景语皆情语”。《赤壁赋》这篇美文在写景的同时当然也会倾注作者的情感。那么,苏轼在这篇赋中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呢?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泛游赤壁时,流露了哪些情感?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PPT显示:

  2.课文中的悲情从何而来?

  PPT显示:

  其一、来自歌词中的“美人”

  《赤壁赋》中记录了一段歌词:“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人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屈原的《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指的是楚怀王。而《赤壁赋》歌词中的“美人”却在“天一方”,结合苏子此时的处境,不难体会诗人是借诗歌表达自己的忧郁之情、政治苦闷之意。

  其二、来自客人悲怨的“箫声”

  客人吹洞箫“倚歌而和之”,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以致“苏子愀然”,可见箫声之悲。

  其三、来自历史人物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一世之雄——曹操,“而今安在哉”?作者叩问历史,更是悲从中来!

  其四、来自个人遭遇和理想的幻灭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所以,我们可以说《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的遣怀之作。

  3.课文中的悲情是怎样转化为乐情的?

  主要是“苏子劝客”而“化悲为乐”。

  以下是苏轼劝“客”的内容(PPT显示):

  其一、“变”与“不变”

  变

  不变

  逝者如斯(水)

  未尝往也(水)

  盈虚者如彼(月)

  卒莫消长也(月)

  曾不能以一瞬(人)

  无尽也(我)

  其二、“取”与“不取”(重点讲“取”)

  “取”的是“清风明月”:

  “不取”的是“非吾之所有”

  其三、苏轼与“客”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客:事物是无穷的、不变的 人生是须臾的、变化的 (片面) (悲)

  苏轼:物与人都有变与不变的两面 (全面) (喜)

  4.如何理解课文中的“主”“客”关系?

  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其实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唱的双簧。文中的“客”与“苏子”看似两人,实为一人。二者的问与答是作者彼时彼地内心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是一种虚拟的`对话形式,它体现了苏轼思想上的矛盾以及苏轼所选择的矛盾解决方式。

  PPT显示:

  客:体现了作为“儒者”的苏轼——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悲观)

  主(苏子):体现了作为“道者”的苏轼——因缘自识,随遇而安(达观)

  这篇文章中,悲观的客在苏子的劝慰下最终获得了心灵的解脱——这种解脱,在外表现为“喜而笑”,内在的意义却是世界观的变更。具体地说,客由悲而喜的过程,就是道家思想战胜儒家思想的过程,是清静无为、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战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信念的过程。

  这种主客问答的写法含蓄地反映了苏轼在遭排挤、遭贬谪时思想上的矛盾以及所选择的解决矛盾的方式:以旷达的心态看待世事!

  (四)鉴赏景、情、理交融的写作特点

  月夜江上赏美景 柔美惬意 (景)

  凭吊古人生感触 苍凉悲伤 (情)

  主客问答出哲理 旷达乐观 (理)

  《赤壁赋》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篇文章写景、抒情、说理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

  (五)拓展延伸

  东坡的观点,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可取?

  (六)课堂总结

  苏轼政治上的不幸,却成了文学上的大幸。被贬黄州,苏轼完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漂亮的转身。

  有人说,阅读玩味苏轼的文章诗词,就是在解读品味自己生命的真谛。让我们再一次大声朗读他的《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信息流广告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社区团购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钢琴入门指法教程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地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ps素材库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论坛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标准件 电地暖 网站转让 鲜花 书包网 英语培训机构 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