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故事大全

《杨家将故事考论》:和民间故事中的杨家将有何不同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原标题:浙大出版社的《杨家将故事考论》,和以前杨家将故事不一样?说起“杨家将”,你会想到什么? 杨令公撞碑身亡、佘太君百岁出征、大破天门阵、四郎探母、五郎出家、穆桂英挂帅、

原标题:浙大出版社的《杨家将故事考论》,和以前杨家将故事不一样?

说起“杨家将”,你会想到什么?

杨令公撞碑身亡、佘太君百岁出征、大破天门阵、四郎探母、五郎出家、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还有潘仁美这个四处作梗的大奸臣。

不不不,史书中记载的“杨家将”,不是这样的。

我们印象中的杨家将故事,以及杨家男女并肩的英雄谱系,自北宋至今,千年之中,在口头流传、文字记载,以及各种艺术再创中,不断被塑造、被丰富。“杨家将”已经不是最初的杨家将,而是人们把对英雄的赞许、同情集中于一个家族之上。在这个过程中,传说甚至进入了信史,使得“杨家将”背负了一个个时代背后的复杂,其阵容也日渐强大起来。

对于今天的70后、80后来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是难以磨灭的青少年记忆;90后则是看着一波波有关“杨家将”的影视剧长大的;这两天,一款“杨家将”的游戏开启全平台公测,它面向的是当下的年轻受众。

纵观这些文化产品,其构架都源于成书于明代的两部杨家将小说——

一部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杨家府演义》),共八卷58则,约成书于1606年,由秦淮墨客校阅(明代戏曲作家纪振伦);

另一部是《北宋志传》(因与《南宋志传》合刊,又称《南北宋志传》,或叫《南北宋两传演义》),后来的通行本多名《杨家将演义》。该书共分十卷50回,成书于1593年之前,作者可能是历史演义小说编著者熊大木。

这两部小说的时间跨度都长达百年,从宋太祖亲征北汉开始,一直写到宋神宗时十二寡妇征西,叙述了杨家的英勇故事。

不过,两部小说,有些细节不同,且结尾相异:《杨家府演义》以杨文广之子杨怀玉不满宋神宗宠信奸臣、举家迁往太行山结尾。《杨家将演义》的结局则是杨宗保征西凯旋,娶得百花公主。

最近,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家将故事考论》,作者陈小林正是从这两部杨家将小说出发,考索了杨家将故事的演变、杨家将小说成书复杂性和独特性,以及此类世代累积型长篇通俗小说与其他作品的复杂关系。

《杨家将故事考论》 鲁迅先生曾说过,杨家将小说“文意并拙,然盛行于里巷间”,从《杨家将故事考论》等“杨家将”研究作品中,可以读出其“盛行”背后的诸多信息,以及历史与民间再创作之间的关系。 史书之中,杨业的“戏份”最多。《宋史》有“杨业传”,记录了杨继业(单名业,以下称“杨业”)的一生。

杨业 杨业是后汉麟州刺史杨信之子,他性格豪爽,善于骑射。20岁时,杨业在北汉(五代时期西北军阀)皇帝刘崇身边担任保卫指挥使,因矫健善战,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因他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无敌”——不过,杨业的“无敌”表现在哪里,《宋史》没有细说。有学者推断,因为这是前朝往事,那些细节或被《宋史》刻意回避了。 979年,宋太宗平定北汉,杨业归宋,此时,他的年龄应该在50岁左右。宋太宗早就知道杨业的声名,让他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宋军凯旋回朝后,杨业又被加授郑州刺史一职,后升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

至于杨业是怎么死的,《宋史》的记载也很详细。

986年,宋军开始对辽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注意,是潘美,而不是潘仁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潘美的副手。

大军从河北、山西分东、西、中三路出兵攻辽,约定最后会师幽州。战事最初相当顺利,中路和西路军连战告捷,潘美和杨业率领的西路军,不到两个月就收复了云州(山西大同)、应州(山西应县)、寰州(山西朔县东北马邑镇)和朔州(山西朔县)。就在此时,宋太宗要求曹彬率领的东路军持重缓行,不可贪功冒进。但是,东路军的将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商定好的战略部署抛到脑后,他们在涿州被辽军将领耶律休哥断绝粮道,退兵再败,一路退归到了雄州。

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其中,西路军退守雁门关以南的代州,掩护四州官民内迁。辽国的萧太后统领十万大军进行反扑,重新夺回了寰州。

在当时的形势下,杨业主张不与辽军硬拼,而以灵活机动的形式进行周旋,力保官民安全南撤。但是,监军王侁对杨业的计划不以为然,他认为,宋军完全可以北上直击。他还讥讽杨业,平日自诩“无敌”,碰上敌兵,却不敢正面迎战,难道“有他志”?

这里说一句,北宋监军,职位虽然并不比杨业高,但他们是皇帝的代言人,地位非同一般。杨业本是北汉降将,与辽国有着30年的盟友关系。就他的身份而言,必然急于证明“有他志”纯属乌有。

在急于证明自身的冲动中,杨业出战了。出兵前,他对潘美说,这一战必定失败。但是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他,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请潘美与王侁在此埋伏步兵和弓箭手,等他战败退至此处,伏兵可以左右夹击敌军,实施救援。

陈家谷口的阵式按照部署列好,杨业与杨延玉父子率军正面迎击辽军。一场激烈的厮杀,从中午延续到黄昏,王侁以为辽军已败走,想与杨业争功,便率军离开陈家谷口。杨业退到谷口,不见救兵,同时,他因战马受重伤,无法前进,被辽军俘虏。这一战中,杨延玉战死。

被俘虏的杨业长叹自己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败,愧于宋太宗的厚待,没有脸面活下去,绝食三天而死(小说中杨业撞李陵碑而亡)。

在杨业死后六十余年,1051年,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应邀为杨家后人杨琪写墓志铭,其中说到了杨业与其子杨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因宋朝在各政权并立中的处境,以及欧阳修、包拯等人的“站台”,杨家抵抗契丹、防御西夏的真实故事,在几十年间由“时事”成为“故事”。在后来的小说和戏曲、影视作品中,和杨业本是合作关系的潘美,也成了人人痛骂的大奸臣。

在“杨家将”的戏曲和影视剧中,杨业有8个儿子,每个人都被讲述出了精彩的故事。——按:在小说中是七个儿子,戏曲、评书和后来的影视作品是八个儿子。

实际上,根据《宋史》记载,杨业有7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训、杨延浦、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除了杨延玉战死,其余六子,都得以善终。

在小说戏曲中的杨六郎杨延昭,对应的历史原型,应该是杨业的长子杨延朗(只是,在小说戏剧中,杨四郎却叫杨延朗)。

可杨延朗为什么改名了?

杨六郎战辽军 原来,宋真宗信奉道教,将道士赵玄朗(就是财神爷赵公明)尊为圣祖。1012年十一月,宋真宗下诏:“圣祖名,上曰玄,下曰朗,不得斥犯”。此时,杨延朗已经进入了人生中最后的时光——他卒于1014年,终年57岁。但是,在皇帝的意旨之下,他叫了近一辈子的名字不得不改。后人推断,杨延昭这个名字应该是在他身故之后才流传开来。 实为杨大郎的杨六郎,长年镇守边关,没在京城生活或任过职,也不大可能像传统戏曲中所塑造的那样成为柴家的郡马。

“智勇善战。所得赏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这是《宋史》对杨六郎的描述。

有一件事,可以体现杨六郎的“智勇”。

杨六郎战辽军 999年,辽国南下进犯。当时,杨延昭所在的遂城,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时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城墙成为冰墙,光滑难登,辽军只好撤退。 可是,这杨大郎为什么不叫八郎、九郎,或者十一郎,却单单叫六郎?

从史学家李焘所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可见,六郎之名,是载入史册的——“敌惮之,目曰六郎”、“虏畏之,呼为六郎”。原来,“六郎”就如同今天的“小鲜肉”,是对某一类人称呼,辽人正是因为害怕杨延昭而称他为“六郎”。

其实,后世流传的杨六郎故事中,可能还有岳飞的影子。

在《杨家将故事考论》中,陈小林认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杨家将故事里有所体现。比如,在两部杨家将小说里,三次写到杨六郎有“直捣幽州”之意,不管这些故事是否符合史实,陈小林认为:“南宋的忠义军民渴望恢复中原,这份渴望在现实中不能实现,则不免转移到说话伎艺和小说编撰等领域。”

按照戏曲、小说的谱系,杨六郎之子为杨宗保,其孙为杨文广。另外也有杨宗保、杨文广都是杨六郎之子的说法。

根据《宋史》记载,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叫杨文广。杨文广也是一员虎将,他“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后来,杨文广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发现他很有才能,就让他跟随在身边。杨宗保这个人,元初徐大焯在《烬余录》最早提及,认为他是杨延昭的儿子。

《杨家将故事考论》一书的观点是,杨宗保是以杨文广为原型的虚构人物——这个“杨文广”是指麟州杨文广(字仲容),他至迟在南宋就已出现在杨家将评话里。也就是说,在南宋时的杭州城里,杨宗保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以“杨文广”作为故事人物,而要换成“杨宗保”这个名字?

陈小林认为,出于资料匮乏,目前只能存疑,但他觉得,学者杨芷华的解释可以参考:“仲与宗字音相近,容与宝字形相似,而宝与保读音相同,大概在口头传说与文字记录的过程中,仲容与宗宝相讹。”

“杨宗保是麟州杨文广在杨家将故事里的对应人物——这个‘杨家将故事’属于北方戏曲文学传统。在这个意义上,杨宗保和杨文广实即一人。然而,两部杨家将小说中的杨文广另有其人,他就是播州(现属贵州遵义)杨文广(字敬德)。”

杨宗保穆桂英

原来,播州杨氏,自始祖杨端(唐末)至杨应龙,雄踞当地七百余年。元末明初,播州杨氏开始对外声称自己是杨家将的后裔,这种说法,有其对上对下的政治意图,播州杨氏的征战故事,也随之进入了杨家将的故事谱系,正因如此,后来的杨家将故事,有了浓厚的西南气息。

因此,杨家将小说中的杨文广,可能都是播州杨文广的故事,而与麟州杨文广没有什么关系。

杨家将故事中的男人活得丰富多彩,女人也不逊色。

只是,在小说和电视剧里轰轰烈烈的“杨门女将”,在正史中找不到一点影子。而《穆桂英挂帅》《百岁挂帅》等曲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编曲目,属于现代作品。

按说,杨门女将如果真如文艺作品中表现的那样,在典籍中一定会有所记叙。但是,单就《宋史·烈女传》而言,近40名“奇女子”,没有一人出自杨家。

穆桂英真有其人?

陈小林的观点是“穆桂英”这个名字很可能真是因为故事需要而衍生出来的,但这个名字所指的那个形象当有其原型。

由《北宋志传》和《杨家府演义》的叙述可知,“穆桂英”原作“木桂英”,又叫“木金花”,其父为定天王“木羽”(不过,两部小说都将“木羽”误刻为“沐羽”),这样一来,“木羽”就可以被称为“木定天王”。

这个称号,很容易和云南丽江木氏称“木天王”联系起来。丽江木氏,原为丽江纳西(古称么些)土酋,明洪武十五年(1382),其酋阿甲阿得率众首先归附,朱元璋赐以木姓。

陈小林赞成卫聚贤和任乃强两位学者的猜测,认为穆桂英形象的原型是丽江土司之女。而大破天门阵的故事中的一些要素“可能是从丽江地区某个(些)传说移植过来的,在这个(些)传说里,穆桂英以土司之女的身份出现。”

正因小说中的杨文广其实是播州的杨文广,穆桂英的故事才有了更为丰富的生发可能。在明朝宋濂的《杨氏家传》中,记有播州杨文广攻打老鹰砦一事,老鹰砦穆氏被征服后,成为杨氏的部属,杨穆两家结为姻亲也成为可能。而这段历史,成为穆桂英招亲的主要素材之一。

很多穆桂英的故事流传在雁门关南北一代,而不是西南。陈小林认为,穆桂英故事是从丽江传说移植过来的,但在西南地区的杨家将故事中尚未充分发展。它的完全成熟,是在传到河北、山西、陕西一带且融入当地杨家将故事之后。久而久之,穆桂英也就“反认他乡是故乡”了。

(原题为《千百年来枉听书 杨门故事是非多》)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信息流广告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社区团购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钢琴入门指法教程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地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ps素材库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论坛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标准件 电地暖 网站转让 鲜花 书包网 英语培训机构 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