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世界、天地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虽然现代物理学、天文学等科学能够较为客观地描绘形成原理,但在古人看来,世界的诞生源于一个个神祇。
《圣经》的这种记载,上帝在六天之内分别创作了昼夜,天地、植物、日月星辰 、动物还有人,人是在第六日被创造的
希腊神话中,原始宇宙的混沌状态起始于最早的神灵,如大地女神盖亚,而盖亚创造了最早的至上之神、天的化身优利纳斯
佛教则认为,宇宙万物是“因缘”和合而成,“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围绕其周,最终不停轮回。
与世界其他宗教、民族之中的传说相似,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自然也有。但与之不同的是,华夏民族认为,天地的诞生源于一个人的抗争和坚持。
一、盘古的传说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三国时期,当吴国读书人徐整端坐在书桌前,回想起求学多年的所听所闻,在新书《三五历纪》中写下了这段话。
“巨人身高五万四千里,每过一天,增长一里。巨人沉睡了十万八千年,身高又增高了十万八千里。忽然有一天,这位名叫盘古的巨人苏醒了。他找到一把长五万四千里的斧头,劈了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
“只见世界被劈成了两半,其中轻盈的气体冉冉升空,变成了天。重浊的物体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这片空间自此有了天地之别。”
“起初天地不够稳固,盘古松手二者就会慢慢靠近。于是盘古头顶天空,脚踏大地,把天地撑了起来,又过了几亿年,天地终于稳固下来,而盘古却也累倒了。”
“他倒在天地之间,他的气息变成了风云,他的声音化作了雷霆,左眼成为了太阳,右眼成为了月亮,四肢五体成为了四极五岳,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地理,肌肉变成泥土,头发变作星辰,牙齿骨头变作金属石头,精髓则成了珠玉,汗水成了雨水,身上的虫子被风吹过,化作了黎民百姓。”
《中国哲学史》教材引用了这两段记载,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在书中论证到:“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虽不见于先秦文献,但正如吕思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所说:‘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由此推断,由于远古时期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又有述而不作的传统,因此,这一神话传说,形诸文字虽晚,但其内容的发生应在很早的远古时期,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口耳相传的结果。”
盘古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明朝人所著的《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之中,为龙首蛇身和人面蛇身。
在明末小说家周游所写的《开辟衍绎》中,盘古是由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毗多崩娑那菩萨”转世,化成一个像蟠桃的圆团,在尚未分开的天地中翻滚,长成人形,身体伸展开来,将天地分离,但没有完全分开,于是用斧头与凿子彻底开天辟地,后遇到观音菩萨,观音受释迦之命用净瓶之露为盘古洗澡,并带盘古回归西方。
在道教典籍中,盘古是由宇宙中心一颗名叫“苍胡颉”的红色宝珠中诞生,“苍胡颉”是道祖元始天尊手中所拿的法器神珠,是元始天尊的先天真灵所化,地位极为尊贵,与天尊本身也互相视为象征。“苍胡颉”孕育出盘古同时又造就了天地的分开,所以此珠亦有开天辟地、造就宇宙的法力。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也有把“檠瓠”祖先演变为“盘古”,同样与汉人传说一般,将其传唱为“开天辟地生乾坤,生得乾坤生万物,生得万物人最灵”的创世之神。如《壮族通史》中,《盘古开天辟地歌》。
除此之外,《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等耳熟能详的神话小说中也有记载盘古开天地的文字描述。
说回开篇的话,与西方的主流神话近似,中西方的创世神多是自出现便与人不同,拥有无穷伟力和气力,能够行使人不能做的事。如上帝七天创造宇宙、奥林匹克山上众神、但丁的三部曲。
那些故事在我看来,更多的是猎奇和惊叹,只是看得多了,就觉得无论是旧时代还是文艺复兴时代,西方神话中神灵的角色多是订立规矩的一方,亦或是展现神灵的力量。以此标榜,他们所谓的神性和人性。
而中国神话中,一如神灵盘古,诸如他之后的女娲、伏羲、精卫等诸多神话传说一样,我们中国人是他们的后代,他们在展现出超人力量的同时,更多的是传递与无畏、抗争和自我的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