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故事大全

让小提琴说中国话-文苑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1959年5月27日,上海兰心大戏院,俞丽拿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首演上担任独奏
  
  79岁的俞丽拿刷屏了,这可能是她本人都没想到的。
  
  2023年3月26日,《真爱·梁祝》在上海举办了启动仪式。这部音乐剧场作品是为纪念《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诞生60周年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所作,也是俞丽拿封琴近10年后首次参与的新作。消息一出,各个媒体平台纷纷转发。
  
  发布会上,《梁祝》的演奏者俞丽拿和作曲家陈钢、何占豪再次聚首,他们的合影勾起网友们的回忆。60年前,这群年轻人怀着真挚的初心,用一段唯美缠绵的中国爱情故事,为共和国10岁诞辰献上祝福。“《梁祝》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成功的小提琴协奏曲,在世界名曲中占有一席之地。”“俞丽拿是《梁祝》最权威的演奏者,我每次听都泪水涟涟。”人们在评论区里分享着属于自己的《梁祝》回忆。
  
  共和国的弦上蝶舞
  
  1959年5月27日,《梁祝》作为国庆10周年的献礼曲目首演。《梁祝》全曲超过25分钟,在凄婉唯美的《化蝶》章节后,尾声的收音轻如羽毛。随着这片羽毛轻轻落下,上海兰心大戏院的观众席一片寂静。这一刻,台上19岁的俞丽拿惴惴不安。尽管此前经过了无数次排演,她仍不确定这首中西交融的小提琴协奏曲能否被观众接受并喜欢。然而几秒钟后,潮水般的掌声向她涌来。她怔忡着谢幕、下台。掌声一直没有停,她和躲在台口的陈钢、何占豪再次登台谢幕。掌声依然没有停,于是俞丽拿搭上琴弓,来了一次毫无准备的返场演出。
  
  无论是俞丽拿、陈钢还是何占豪,几十年来,他们都在不同场合提起过这一天,提起这段与《梁祝》结缘的金色时光。在那个奋进激昂的年代,这是属于他们的青春和浪漫。
  
  对俞丽拿来说,这段时光开启于1951年。那年秋天,上海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招生启事,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要在上海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创办“少年班”。
  
  此时的俞丽拿11岁,成长在现代音乐气氛浓厚的上海,从小学习钢琴。得到消息后,她报名参加了“少年班”考试,最终被录取。入学半年后,学校为平衡专业人数,将俞丽拿和几名同学从钢琴专业分配到小提琴专业。虽然从零开始,但俞丽拿勤奋认真。没过两年,俞丽拿已经成为班级里进步很快、技法最娴熟的学生。
  
  1957年夏天,俞丽拿升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学习。经过院长贺绿汀的争取,此时的上海音乐学院搬入市中心,学生们的演出机会多了起来,剧场、工厂、农村……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但俞丽拿和同学们的苦恼渐渐出现了——他们发现,无论到哪里演出,小提琴好像都不受欢迎。“声乐系的同学唱两首中国歌曲,台下一片叫好声,都是‘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我们每次演出完,观众的表情都很麻木,掌声也是稀稀拉拉的。”拉琴的同学不甘心,就去问农村老妈妈:“阿姨,好听伐?”“好听呀!”“听得懂伐?”老妈妈笑着摆手说:“听不懂呀!”
  
  在这种焦虑下,“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应运而生。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文艺领域多受苏联影响,学生们都知道苏联历史上有一个强调音乐创作民族性的“强力集团”。为了让“小提琴说中国话”,学院决定借鉴“强力集团”的经验,成立“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
  
  在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年轻人总想着为国家做些什么。俞麗拿毛遂自荐,申请加入实验小组。“那会儿就是一门心思地想让老百姓喜欢上小提琴。我加入小组是做了自我牺牲的准备的,不管实验成不成功,哪怕耽误了专业学习,都在所不惜!”
  
  实验小组的探索从改编民歌民曲开始。他们首次将阿炳的《二泉映月》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又改编了民间曲调《步步高》《花儿与少年》。带着这些作品,年轻的学生走到外滩,开始了一场即便现在看来也十分新潮的街头演出。
  
  俞丽拿带着谱架,还有晾衣夹子——因为怕风把乐谱吹走。十几个学生一顿张罗,吸引了一圈过路的人。
  
  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拿起乐器,人群安静下来。当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旋律响起的时候,俞丽拿惊喜地发现,“人们的表情不一样了,你用小提琴讲话,他们听懂了”。这次演出让小组成员们坚信,他们走的路是正确的。
  
  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在全国各省深入生活,实验小组来到浙江。在从温州到宁波的船上,大家顶着冷风在甲板上讨论国庆10周年的献礼曲目。当时中国缺少宏大的协奏曲和交响乐来表现民族的伟大。因此,在这个节点上,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的想法被小组成员一致通过。
  
  那么,演奏什么曲子呢?当时正值“大跃进”,全国都在喊“大炼钢铁、全民皆兵”的口号。实验小组顺应时代潮流,报了《大炼钢铁》《女民兵》两个选题。小组成员何占豪对越剧很熟悉,越剧《梁祝》在全国早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们又在给领导的报告上加了一个《梁祝》。俞丽拿(右三)与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
  
  此后,实验小组正式着手改编创作《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每创作一段旋律,俞丽拿就在一旁试奏一段。“这段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最难品的是味道。它来自越剧,你不熟悉中国戏曲,就不可能拉出那个味道来。我虽然是浙江人,但没用,因为我学的是西洋那一套。所以我们研究中国戏曲,学越剧唱腔,还学二胡的拉法。这是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
  
  关于《梁祝》首演谢幕的情形,俞丽拿现在能想起的画面已经有些模糊了。“返场时,有人说我们演奏了全曲,陈钢说其实只演了一个段落。琴是我拉的,可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大概因为太高兴了吧。”这么多年来,每当回忆起那场演出,俞丽拿总会为那一天标注一个定义:“对我们来说,5月27日这天很特殊,它意味着小提琴终于被中国观众接受了。”
  
  尊重艺术家的意见
  
  1960年,俞丽拿在上海女子弦乐四重奏中担任第一小提琴手,并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二届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最终取得第4名的好成绩。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弦乐大赛中获得名次。就在上台比赛前,4位中国姑娘把手叠在一起,大声喊了一句:“为国争光!”
  
  20世纪60年代,周总理经常陪同到访中国的外国贵宾来上海。随着首演的成功,《梁祝》优美的旋律很快通过广播传遍大江南北。在接待外宾、安排文艺演出时,周总理也常常点名要听《梁祝》。当时还是大学生的俞丽拿,因此与周总理有了见面交流的机会。
  
  一次演出后,周总理很有兴趣地向俞丽拿询问有关《梁祝》的创作情况。俞丽拿惊喜地发现,周总理对她的情况很熟悉,知道她们的四重奏在柏林获了奖。周总理说:“你们的四重奏能在这么大的压力下获奖,很不容易。你们辛苦了!”听到周总理的称赞,俞丽拿心里一熱。
  
  在和周总理为数不多的交集里,有一件事让俞丽拿印象最为深刻。有一次,周总理陪外国贵宾来上海,在欢迎宴会上,俞丽拿照例演奏了《梁祝》。演出结束后,周总理走到台口,对俞丽拿说:“俞丽拿,和你商量个事。”俞丽拿记得,总理的语气很温和,但态度很认真,“我觉得《梁祝》太长了一点,你和两位作曲家说一下,看能不能改短一些,这样演奏效果可能会更好。”
  
  听完总理的建议,俞丽拿心里“咯噔”一下。“现在回想起来,那会儿真是年轻冒傻气,什么叫组织纪律,什么叫政治观念,我根本不懂。”俞丽拿的心里充满了担心,害怕删减会给《梁祝》的艺术性带来致命打击。犹豫再三,她没有将总理的话转达给陈钢和何占豪。
  
  几个月后,周总理又一次陪外宾来上海,在文艺演出时,他仍然点名要听《梁祝》。还是那个宴会厅,还是俞丽拿,还是未经改动的《梁祝》。演出结束后,周总理见到俞丽拿,直截了当地问:“俞丽拿,你们没改吗?”
  
  “听完这句话,我很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对着总理尴尬地笑。谁知道总理接下来的话,让我记了一辈子,又敬佩又感动。他只说了一句——‘那就尊重艺术家的意见吧!’你看,这就是周总理。”俞丽拿说。但这件事过后,她又认真琢磨了周总理的建议。在不同的场合,她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梁祝》的部分乐章来演奏,比演奏整部作品所用的时间短了很多,演出效果也很好。
  
  几十年来,《梁祝》的旋律在全世界响起。除了俞丽拿,吕思清、盛中国等音乐家也奉献了《梁祝》不同版本的演绎。2023年,根据一项国际小提琴赛事的调查,《梁祝》成为在国外演奏次数最多的中国作品。
  
  杏坛春雨润无声
  
  从1962年俞丽拿留校任教,至今已经57年。俞丽拿每天6点钟到学校,晚上10点钟才离开。如果说年轻时俞丽拿的理想是让中国人喜欢上小提琴,那么在当老师的几十年岁月里,她的目标是要让更多的学生站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学生是有竞争力的,不是来‘打酱油的’。”俞丽拿说。
  
  改革开放后,俞丽拿有了更多出国演出、访学、担任比赛评委的机会。“那会儿,上海和国外生活水平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可是到了国外,我对那些都不感兴趣,我只关心世界各学派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我要把这些都‘偷’回来教给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付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俞丽拿的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以黄蒙拉、王之炅为代表的优秀青年演奏家逐渐涌现出来。
  
  如今,比起刚当教师时的手忙脚乱,俞丽拿已经相当从容。从容却不放松,上课永远排在第一位,这是俞丽拿几十年的准则。她每天在教室授课长达10多个小时,唯一的休息就是中午拿出饭盒放到微波炉里热一热,有时她吃饭的同时也会上课。即使在声带手术后讲不出话的时期,俞丽拿也不停课。她做了一些卡片,在学生演奏时用举卡片的方式提醒——“弓速”“分段”“调性”“音准”……甚至还有一张写着“帅”字。
  
  70岁时,俞丽拿做了告别舞台的决定。“其实那正是我演奏状态非常好的时候,但是,一切都得为专心教学让步。”音乐学院的教学跟普通学校不同,是一对一上课,从附小到大学毕业,一个学生的培养就得花16年。在这16年里,俞丽拿觉得自己就像他们的第二父母。每个学生她都会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如今这样的笔记本已塞满整整一个文件柜了。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信息流广告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社区团购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钢琴入门指法教程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地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ps素材库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论坛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标准件 电地暖 网站转让 鲜花 书包网 英语培训机构 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