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大全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大全

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经典寓言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

狮子袭击斑马群,获一怀孕的斑马而食之,悲痛欲绝的公斑马为此告到了法庭。然而,公斑马万万没有料到,法官们非但不愿接受这桩状子,反而将他围了起来。

“当今是优胜劣汰的时代,”狐狸法官说,“你妻落入狮腹,正好说明她是劣等斑马。如果要怪的话,也只能怪她自己!”

“既然其他斑马都安然无恙,”猫法官说,“为何唯独你的妻子要遭此下场呢?显然,她是死有余辜的!”

“作为丈夫,”熊法官说,“你应该好好保护妻子才对,怎么可以只顾自己跑呢?可见,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

“既然你妻子怀了孕,”驴法官说,“为什么你不勇于牺牲自己,去主动顶替妻子落入狮腹呢?毫无疑问,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卑鄙小人!”

面对着这些突如其来的斥责,公斑马被搞得晕头转向。末了,他十分疑惑地对法官们说:“诸位大人,我是因为妻子遭到不幸才来告状的,为什么你们一个个要对我和我无辜的妻子指三道四,却丝毫不敢去谴责和惩罚那个吃了我妻子的狮子呢?”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2

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经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没。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装做自己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人,一边左推右晃,让老人一路上受够了罪。老人回到家里以后,不脱鞋、合着衣,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老人酒醒之后,想起自己醉酒回家时在路上吃的苦头,把儿子狠狠训斥了一顿。他气愤地对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你有孝敬我的义务。可是昨天你在路上让我吃尽了苦头。我问你,这究竟是因为我平日对你不够慈爱,还是因为你生了别的什么坏心?"

老人的儿子一听这话,像是在晴天里听见一声霹雳。这到底是哪来的事呢?老人的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他伤心地落着泪、磕着头,对父亲叹息地说:"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对您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呢?昨天您出门不久,我就到东乡找人收债去了。您从集市走回家的那一阵子,我还在东乡办事。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东乡去问一问。"

老人知道自己的儿子素来诚实、孝顺,因此相信了他的话。可是那个长得很像自己儿子的人到底是谁呢?老人想着想着,一转念记起了黎丘鬼怪。他恍然大悟地说:"对了,一定是人们常说的那个鬼怪作的孽!"说到这里,老人忽然心生一计。他打算次日先到集市上喝个烂醉,然后趁着酒兴在回家的路上刺杀那个黎丘鬼怪。

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了酒。他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他的儿子因为担心父亲在外醉酒回不了家,正好在这个时候从家里出来,沿着通往集市的那条路去接父亲。老人远远望见儿子向自己走来,以为又是上次碰到的那个鬼怪。等他的儿子走近的时候,老人拔剑刺了过去。这位老人由于被貌似自己儿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终竟误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看来,当人们不辨真伪时,欺诈的鬼蜮伎俩容易得逞,而善良诚实反遭戕害,真是可悲呀。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3

墨子在经过一家染坊时,看见工匠们将雪白的丝织品分别放进热气腾腾的染缸里,浸泡良久后取出,在晾晒时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织物了。工匠们工作得十分辛苦而认真。

墨子仔细地观察了染丝的全过程后,顿有所悟,不觉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本来都是雪白的丝织品,而今放到青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青色,放到黄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黄色。所用的颜料不同,染出来的颜色也随之不同。如果我们将白丝先后放到五种不同颜色的染缸里各染一遍,它就会改变五次颜色了。如此看来,染丝的时候,人们就不能不谨慎从事啊。"

接着,墨子又从染丝的原理引伸开去,进一步产生联想,从而深深地感到,其实在人世间,不仅是染丝与染缸的颜料有关,即使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不也存在着一个会染上什么颜色的问题吗?

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纯洁无瑕的青少年,当他身处五颜六色的社会大染缸之中时,一定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择善而从,以促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4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5

金丝猴垂头丧气地坐在大树下的一块大石头上,连声叹气。梅花鹿刚好从这里走过,关心地问金丝猴:“你今天精神萎靡不振,是生病看,还是遇到了其它的事情?”

金丝猴抬起头,对梅花鹿说:“我没有生病,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和朋友间发生了一点小事。前天,和刺猬玩捉迷藏时,我躲在树丛中,他把身体蜷缩成一个刺球,在树丛中滚来滚去地寻找我。突然,刺猬冒冒失失向我滚过来,我来不及躲闪,脚被他的尖刺扎伤了。我十分生气,捡起石块狠狠砸了他。其实我用石块砸他只是一时气愤,没想到他从此就不理我了。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他不应该为这事就记恨我呀!”

梅花鹿对金丝猴说:“刺猬和你玩捉迷藏时不小心用尖刺扎伤了你的脚,这是他的不对,你应该宽容他才对,而不应该捡石块去砸他呀!你要珍惜你们的友谊,主动去向刺猬赔礼道歉,以得到他的谅解。”

金丝猴委屈地说:“是他先用尖刺扎伤我的脚,我才拿石块砸他的。要赔礼道歉,也应该是他先向我赔礼道歉!他不来,我才不主动去向他赔礼道歉呢!”

梅花鹿语重心长地对金丝猴说:“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朋友之间尤其应该相互宽容。心胸狭窄,为小事斤斤计较,是自寻烦恼。没有宽容大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和快乐!”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6

水牛自恃体强力健,还有一对令人生畏的犄角,因此在动物界霸气十足目空一切。

这天,水牛看见松鼠在松树上跳上跳下,敏捷地攀援树枝尽情快活地玩耍,顿觉满心不舒服,它沉下脸斥责小松鼠:“你这小家伙逞什么能,难道就你能上树,这树上只能任你玩耍吗?”

“您别生气老前辈,”松鼠陪着笑脸对水牛说:“我们各有各的本领,正如您能耕地能游泳,我却望尘莫及一样。这上树是我的拿手好戏,别小看它,没有专门训练是上不了树的。”

“胡说!上树有什么了不起。”水牛瞪起一双灯泡似的大眼睛吼了起来:“凭我的力量能征服一切,难道就不能征服这小小一棵树吗?”

“这不是靠力量,而是靠技巧,”松鼠继续解释:“我之所以能在树上灵活自由地运动,那是因为我祖祖辈辈就生在树上,上树的规律了如指掌,攀援的技术应用自如,加上平时我不断刻苦煅炼,所以……”

“住口!你敢瞧不起我?”水牛勃然大怒打断松鼠的话:“连百兽大王都佩服我的力量,让我主宰大地,你却要百般阻拦我上树?好!今天我就当着你的面上树给你看,等我上了树再慢慢教训你,也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以后好乖乖服从我的管辖。”

水牛说完就气呼呼地往树上爬,松鼠吓得躲在一旁呆望着发怒的水牛上树。

水牛爬呀爬的,爬了老半天,爬得气喘嘘嘘满头大汗,还是无法爬上,最后它憋住气,猛地往上一跳,好不容易才攀住一根树枝,这真是机遇难逢,它赶忙用尽力气往上缩,不料一来身体笨重,二来用力过猛,只听“咯嚓”一声,碗口粗的树枝被折断了,水牛摔到地上,跌得头破血流还折断一只犄角,躺在地上直哼哼,爬也爬不起来。

松鼠惊魂未定,望着地上的水牛直摇头:“咳,都这把年纪了还如此气盛。你口口声声号称力大无穷能主宰大地,终究还是不自量力,这下吃了大亏,总该头脑清醒接受教训了吧?”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7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8

有只孔雀长着一身五彩斑斓的羽毛,动物们都夸它是这里最美丽的鸟了。孔雀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它觉得没有谁能配得上和它做朋友,从不理睬别的小动物们,每天高傲地昂着头,在森林里走来走去,炫耀它的美丽。

这天孔雀又像往常一样迈着方步,高傲地展示它美丽的羽毛,正巧被一只正在觅食的狮子看到,狮子从来没见过孔雀,心想这是什么东西,羽毛这么漂亮,它的肉也一定滑嫩可口。于是狮子就紧紧地跟在孔雀身后,孔雀一点没发觉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忽然狮子猛地向前一跃,把孔雀牢牢地扑在自己的身子下,这时孔雀惊呆了,想飞已来不及了,于是用哀求的口吻叫狮子把它放了。

狮子哪能听它的话,孔雀见哀求没用,就拼命地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正好它的呼喊声被不远处的刺猬听到,刺猬忙把身子一卷,变成一个刺球,飞快地朝声音的来源处滚,一看,狮子张大嘴正准备吃掉孔雀。

剌猬急忙说:“狮子大王,你看它的羽毛这么漂亮,不如在你吃它之前,让我从她的身上挑上几根漂亮的羽毛,做把扇子送给你。”

狮子想,反正它也跑不掉,我还可以得一把扇子,顺便把这个肉平乎的家伙也吃掉。于是狮子松开了爪子,刺猬忙喊道:“孔雀快跑!”孔雀这时才回过神来,慌忙扑打着翅膀逃走了。

狮子非常生气,转过身来扑向刺猬,可是刺猬全身都是剌,狮子的爪子被扎得鲜血直冒,用嘴去咬,又把它的嘴戳得满口是血,狮子拿刺猬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忍痛走了。

孔雀看到狮子离开后,从远处跑来,对刺猬说:“谢谢你救了我,以前是我不对,现在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剌猬笑着说:“当然可以啦!”

从此以后,孔雀改掉它的坏毛病,和别的小动物也都成了好朋友。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9

小灰熊离开家,到山野去觅食。

走着走着,无意中发现岩缝中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它好惊奇,听妈妈说,宝石可是贵重的东西,能值好多钱呢。

小灰熊把宝石捧在手上,朝哪搁呢?自己还得要采摘果子哪!它想了想,要不,先找个地方藏起来,过几天再来取。

想到这,小灰熊摘了片树叶把红宝石包好,藏进了附近的石洞里,又在洞口做了个记号。

藏好了宝石,小灰熊高高兴兴采果子去了。

没走多远,遇到了外出游玩的小沙狐,小灰熊兴致勃勃地把藏宝的消息告诉了它,并叮嘱道:“这事只有你一个知道,千万要保密。”

小灰熊告别了小沙狐,又朝前走,走着走着,又遇到了去河边喝水的小狗獾[huān],小灰熊乐滋滋地把藏宝的消息告诉了它,并再三交待道:“这事只有你知道。千万要保密,不能对别人说呀。”

小灰熊告别了小狗獾,又朝前走,走着走着,又遇到了外出溜达的小狸鼠,小灰熊神秘兮兮地把藏宝的消息告诉了它,并连声提醒道:“这事只有你知道,千万要保密,别往外讲呀!”

就这样,小灰熊一路上又遇到了小花鹿、小山羊、小灵猫、小瘦猴,都同样把藏宝的事跟它们说了,并让它们千万要保密……

过了几天,小灰熊来到藏宝的石洞,打算把红宝石取回家交给妈妈,可找遍了整个石洞也没找到,红宝石怎么不见了。

“红宝石被谁拿走了呢?虽然我告诉了那么多小伙伴,可它们都答应要保守秘密的呀!”这会儿小灰熊呆呆地怔在那里,它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事。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0

有一次齐桓公骑马出游,来到野外山林之中,忽见远处有一只老虎挡道。齐桓公正打算绕道前行时,不想那只老虎倒先伏在了地上,竟然一动也不敢动。于是,齐桓公一行得以从老虎身边飞驰而过,打猎满载而归。

齐桓公回宫后,便问管仲:“今天我骑马外出,老虎见了我竟吓得不敢往前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答道:“我想,您可能骑的是一匹毛色驳杂的高头大马,迎着正在升起的太阳奔跑吧?”

齐桓公赶紧点头:“正是这般情景。”

管仲于是分析说:“这种马飞驰起来很像一种叫做‘驳’(bo)的猛兽,而驳是专以虎豹为食的。那只老虎以为您骑的是驳,它又怎么能不害怕呢?”

这则寓言说明,老虎被像驳之马的外表所迷惑,因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于是将自己给吓住了。聪明的人类则应学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使自己的认识一步步地接近于客观的实际。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1

小猫和孔雀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住在森林里,每天形影不离,生活得很快乐。

小猫喜欢孔雀漂亮的大尾巴,孔雀羡慕小猫灵巧的长尾巴,于是它们去找会施展魔法的狮子大王。想让狮子大王将他们的尾巴互换。

于是小猫和孔雀就高兴的找到了狮子大王,对狮子大王说:“敬重的狮子大王。我们都喜欢对方的尾巴,你能让我们的尾巴互换吗?”

狮子大王得知来意后,笑着点头答应了。它默念咒语,接着大喊一声:“变!”小猫和孔雀的尾巴果然互换了。

小猫喜滋滋地回到家,得意扬扬地照着镜子,欣赏着漂亮的新尾巴。

这时一只小老鼠出来偷东西,小猫大喝一声,猛地扑上去,可新尾巴像一把大扇子,使小猫的动作变得慢腾腾的。

小老鼠“吱吱”地笑着,大摇大摆地逃走了!小猫气得直跺脚。

孔雀兴冲冲地回到家。可爸爸妈妈见孔雀的尾巴变得毛茸茸的,觉得它不是自己的孩子,硬是不让它进门,急得孔雀哇哇大哭。

这时,小猫和孔雀才意识到适合自己的才是的!

第二天,小猫见到了孔雀,和孔雀讲了它的经历。并告诉孔雀,它明白了还是自己的尾巴最适合自己。想要找狮子大王换回来。

孔雀听了,马上也说了它自己的经历,也想将自己的尾巴换回来。

于是,他们两又找到了狮子大王,对狮子大王说:“敬重的狮子大王,我们明白了,对方的尾巴虽然好,但是不是自己的,不适合自己,我们想将自己的尾巴换回来,可以吗?”

狮子大王说:“你们终于明白了,别人的不一定是好的。”狮子大王又施了咒语,将他们两的尾巴换了回来。小猫和孔雀看到自己的尾巴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别提有多高兴了。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2

孟于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释义意思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

故事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而不要面面俱到。比如仁德是人们无所不爱的,但应先爱亲人和贤者。又比如古代的圣主尧和舜,尚且不能认识所有的事物,因为他们必须急于抽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尧舜的仁德也不是爱一切人,因为他们急于爱的是亲人和贤人。”接着,孟子又从反面来回答这个问题:“父母死了,不去服三年的丧期,却对服三个月、五个月丧期的礼节很讲究;在长者面前用餐没有礼貌地狼吞虎咽,咕哆咕哆地喝汤,却去讲什么不能用牙齿咬断干肉等等,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当前最需要知道和干的是什么。”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3

有个小孩叫方仲永,出生在一个农人家庭。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没有一个文化人。他长到5岁了,还从未见过纸墨笔砚是个什么模样。

可是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要纸墨笔砚,说想写诗。他父亲感到十分惊讶,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笔墨纸砚,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4句诗,而且还给诗写了个题目。同乡的几个读书人知道了这件事,都跑到方仲永家来看,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很快传开了,知道的人不免个个称奇。

从此,方仲永家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家玩,有的当场出题要小仲永作诗。小仲永不论什么题目,他都能立刻成诗,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得到众人赞赏。

不久,方仲永的天生奇才传到了县里,引起了很大震动,人们都认为他是个神童。县里那些名流、富人,十分欣赏方仲永,连他父亲的地位也随着提高了不少。那些人对方仲永的父亲另眼相看,还经常拿钱帮助他。这样一来,方仲永的父亲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好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而是每天带着方仲永轮流拜访县里的那些名流、富人,找机会表现方仲永的作诗天才,以博得那些人的夸赞和奖励。

这样一来,神童渐渐才思不济,久而久之,由于只一味凭着一点“天才”而没有后天的再学习,方仲永终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时,作的诗比以前大为逊色,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很是失望。到了二十岁时,他的才华已全部消失,跟一般人并无什么不同,人们都遗憾地摇着头,可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终于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可见,一个人光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受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后面。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4

梁朝时候有一家人家,一屋都是痴傻。有一天,父亲把儿子叫来说:

“你给我到集市上去买一顶帽子回来。我听别人说,帽子是套在头上的,要能装得下脑袋才行。你上集市去一定要找那样的帽子才能买。”

儿子按父亲的吩咐到集市上买帽子,他到处找,找到一个别人说是卖帽子的地方。掌柜拿出一顶黑色的绸帽给他,那帽子是叠着的没有打开,这个傻儿子看了半天也没找到能套下脑袋的地方,他放下绸帽就走了。接着,他又走了好多店铺,找了一整天也没见到他所想要的帽子。在他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一个卖瓮的小店,里面摆放着一个个大口的瓮子,瓮子是空的,正好可以容得下人的'脑袋。他想,这大概就是帽子了,于是他把瓮买回了家。

他的父亲也以为这就是帽子,将瓮拿起来往头上一戴,便连脸和脖子都套进去了,结果什么也看不见。这个傻父亲每次戴着“瓮帽”外出,鼻子在里面就被磨得生疼,而且被堵得气都很难出,憋得心里慌。然而,他以为帽子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他还是常常忍痛戴着它出去。久而久之,鼻子磨破了皮,生了疮,脖颈处也被磨得长了厚厚的茧。到这种地步,他还是不愿意把这“帽子”摘下来。只不过,从此以后,他每次戴上帽子就疼痛难忍,于是只好戴着帽子坐在家里,而不敢出外行走了。

戴帽子本来是为了使人更舒服一些,连这样起码的、简单的道理都想不到,宁肯吃亏、忍痛也不肯向他人请教一下,当然只有吃亏到底。这也是那些既无头脑又执迷不悟的傻瓜的必然结果。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5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6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7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8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19

隋朝时候有个人,他用大车拉了一车黑豆上京城去卖。这个人吃力地拉着车走啊走啊,到了灞头,他一不小心踏上了一个土坷垃绊了一咬。这下子不好了,他身后的车也失去了平衡,翻倒在地。那满满一车黑豆也全部被倒进了水里。他从地上爬起来,看着水里的黑豆发愁了:这么多豆,一个人要捞到什么时候啊!想了一会儿,他决定回家去,叫家里人来帮他一块儿捞豆子。于是他不再多考虑,撇下车和豆子就走了。

这人刚一走,灞头上的人议论开了:“他这一去还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呢,这么多豆让水冲走了多可惜,不如我们拿回去吧。”于是大家一起动手,吵吵嚷嚷地捞豆子,不一会儿就全给捞走了,一颗也没留下。

不久以后,那个运豆的人回到了翻车的地方。水里有上千只蝌蚪在追逐嬉戏。这人以为这就是他的豆子,想要下水去捞出来。刚一下去,蝌蚪知道有人来了,转瞬间就全都游散了。这个人奇怪极了,呆呆地站了半天,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叹着气自言自语地说:“黑豆啊黑豆,就算你不认识我了,离开我跑开了,我怎么会也不认识你了呢?——怎么你忽然间就多出了一条尾巴!”

这个笨人判断事物总是想当然,却不根据事实来作科学的分析,自然也就无法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样办事情当然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 篇20

战国时代有个哲学家名叫巫马子,他有一次对墨子说:“您提倡兼爱哲学,主张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当团结友爱、平等相待,可是却没能给别人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我主张各人顾各人,人人自行其是,独来独往,也没听说伤害了谁。我们两人迥然不同的哲学主张,目前都还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社会效果来,可是为什么您总是认为只有自己的理论是对的,而要全盘否定我的理论呢?”

墨子并没有正面回答巫马子的提问,而是另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假如现在有人在这里放火,一个人看到后赶紧去提水,准备把火浇灭;而另一个人则打算往火里添柴,希望这火势越烧越旺。不过,这两个人现在仅仅只是在心里这样想,一时还未付诸行动。那么请问,您对这两个人作何评价呢?”

巫马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当然认为那个准备提水灭火的是好人,而想在火上添柴的人则是居心叵测、需要提防的。”

墨子于是笑了,他说:“对呀!这就说明我们议人论事不能忽视其动机。而今,我主张兼爱天下的动机是好的,所以我肯定它;而您主张不爱天下的动机则令人费解,所以我当然要否定它。”

墨子与巫马子的这场论辩证明: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判断一件事的好坏,当然主要是看其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但有时当某人的计划、打算尚未付诸实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提出的这一计划、打算的动机出发,推断其效果的好坏。这就是哲学上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信息流广告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社区团购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钢琴入门指法教程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地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ps素材库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论坛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标准件 电地暖 网站转让 鲜花 书包网 英语培训机构 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