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故事大全

爱因斯坦的感情世界-人物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少年爱因斯坦情窦初开
  
  1895年,爱因斯坦在既没有上学、也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跟着父母在米兰过了一年。之后,这位16岁的少年从意大利来到苏黎世,准备要考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可是并不知道如何达到目的。
  
  他说:“我是一个固执而自用的年轻人。我的那点零散知识皆源于自学。性情是爱了解,不爱背诵;背也背不过来,记又记不大住。我报名参加工程的入学考试,这次考试显出我所受教育的诸般弱点,我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当然的……但主考官不但有耐心,而且有同情心。校长赫尔佐格还推荐我到阿劳的中学去上学,补足功课,明年再来。”
  
  “阿劳的学校精神是自由学习、不赖权威、空气纯朴、老师热情,使人难忘。这与在德国所受的6年教育完全不同。那里处处权威、事事指导;而这里是自由行动和自我负责。相差何其远,这里超越得太多了。”
  
  在阿劳,爱因斯坦住在老师温特勒的家。温特勒一家人温暖而体贴。他们都喜欢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也爱他们。在这种自由活泼的新环境里,心灵初解放的16岁少年与温特勒18岁的女儿玛丽恋爱了。
  
  第二年,爱因斯坦考进了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离开阿劳到苏黎世去。他说:“1896~1900年在理工大学的师范班,我很快就发现,如能成为成绩中等的学生,便心满意足。因为要做一个好学生,实在不易。要集中精神做功课,要心甘情愿于作业上,要记笔记……遗憾的是,这些正是我的性情所欠缺的。我喜欢广泛地自学。有一位祖籍匈牙利的同班女同学参加了这种广泛的自学,她的名字叫米列娃(Mileva)。”爱因斯坦欣赏米列娃,继而着迷,而晕眩,而坠入了情网。
  
  米列娃的悲剧
  
  1901年底爱因斯坦在瑞士萨弗豪森任教职,写信给米列娃说:“等你成了我亲爱的小妻子,我们会一起勤奋地致力于科学的研究,如此我们才不会变成庸碌之辈。”米列娃带给他的知性的快乐,使他连玛丽的温柔与美貌都不要了。
  
  二人于1903年登记结婚。起初,家庭还是和睦的。爱因斯坦1903年在致老朋友贝索的信中说:“现在我已是个有妇之夫了,与妻子一起过愉快而舒适的生活。她把一切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做饭烧菜也是把好手,而且总是十分快活。”
  
  可是,若干年后,在爱因斯坦眼中,妻子成了“十字架”。两人再也擦不出智彗的火花,生活琐屑更是一点点剥蚀、消耗了余情。最后一封米列娃给爱因斯坦的情书是二度怀孕的米列娃回塞尔维亚娘家待产,途经布达佩斯时所写。信很短,只有寥寥数行,但已透露出她旅途的辛苦。
  
  米列娃终其一生都爱着爱因斯坦,一个人守着患着精神病的小儿子,孤独地死在苏黎世,你不能不承认米列娃是个伟大的母亲。但米列娃对爱因斯坦的爱,因欲完全占有,而给对方极大的压力。
  
  爱因斯坦所欣赏的波西米亚风的米列娃失去了她本来的自在与独立,直接威胁到爱因斯坦迁入瑞士后所享受的自由与自主。两人的关系在去柏林前后更加恶化。他们两人的故事,是真正的人间悲剧。
  
  艾尔莎的眷顾
  
  有一张照片,是1920年爱因斯坦40岁左右在柏林拍的,看来很有代表性。这个时侯爱因斯坦的感情世界,可以说是与另一个女人艾尔莎(Elsa)共同建构的。
  
  照片里爱因斯坦靠在摆满了书和论文的大书架上。除了书和论文,这个书架上也没有别的,有些像图书馆的一角,但没有那种秩序。爱因斯坦站在那里,穿衬衫、打领带,外穿开口毛衣,胡髭短而黑,头发浓而黑,呈怒发冲冠状。他睁着大眼,眼神不知落向何方。右下角是照片的说明文字:“我感觉自己好像妓女。每个人都想知道我现在正干什么,每个人都想对我大加批评。”这段话也是他1920年写的。
  
  在外面的世界里,他在物理的书堆与论文中逃避日渐高涨的名声;而在感情的世界里,一年前他刚与米列娃离了婚,同年与艾尔莎结了婚。在他与米列娃冷战、热战最激烈的时候,都是向既是表姐、又是堂姐、也姓爱因斯坦的艾尔莎寻求安慰。爱因斯坦有胃病,艾尔莎特照顾他的饮食。玛丽、米列娃、艾尔莎,他们三位都比爱因斯坦年长,在爱因斯坦不同的人生阶段,多多少少担下了母亲的责任。
  
  1933年,为躲避纳粹,爱因斯坦带着艾尔莎迁到美国的普林斯顿。才3年,艾尔莎就去世了。在差不多20年的普林斯顿岁月中,爱因斯坦一直鳏居。他晚年曾说,自己从来不是一个爱国的人,他惟一恋慕的国家是瑞士,而他最亲近的朋友现在只剩下几位了。就以色列而言,是内森、巴凯与约翰娜·凡托娃(Johan-na)。内森日后成了他的遗产执行人与受托人,巴凯是他的医生,而约翰娜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位女伴,最后的女朋友。
  
  晚年乡愁的伴侣
  
  约翰娜1901年生于捷克,毕业于布拉格大学。很年轻就嫁给布拉格的望族凡塔家的奥托·凡塔教授。爱因斯坦在1911年成为查尔斯大学的理论物理教授,在布拉格认识了奥托。
  
  1913年爱因斯坦接受了柏林大学的教席,回到德国。1929~1930年,奥托与约翰娜也在柏林,约翰娜就这样认识了爱因斯坦。之后的约翰娜每天去爱因斯坦的住处帮他整理凌乱的书籍,最后的成果是一册爱因斯坦藏书的图书目录,也是约翰娜送给爱因斯坦的50岁生日礼物。朋友们又合送了一艘帆船给爱因斯坦,从此约翰娜也成了帆船的客人,与爱因斯坦一起游湖。
  
  1938年德国入侵捷克,约翰娜随夫到了伦敦。1939年她独自来到美国,即赴普林斯顿探望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告诉她在美国一定要工作,她就进入北卡罗来纳大学念图书馆学,而这时奥托已在伦敦去世。1944年她进入普大图书馆目录部,1954年成为刚成立的地图部的第一位主任。在普林斯顿这10多年中,约翰娜经常去探望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自从拉小提琴变得吃力以后,便改弹钢琴,让自己沉醉于所钟爱的莫扎特与巴哈的音乐中。他也喜欢朗读,尤其是弗洛伊德、叔本华与罗素的著作,读给妹妹马雅和女伴约翰娜听,在朗读中还不时加入他自己的评语。
  
  无法探望的时候,两人就打电话。爱因斯坦差不多每天夜里打电话给约翰娜,细诉自己一天的经历与感想,叙叙“二战”前各人在欧洲的日子。夏天就架着爱因斯坦在美购置的小帆船游湖。
  
  爱因斯坦临终前将“相对论”的原稿送给了约翰娜。这不仅是示爱,而且是顾及她将来可能产生的经济问题。他为她所写的几首诗,其手稿也当作如是观。约翰娜以德文记下了1953~1954这一年半来爱因斯坦的言谈,但绪论与批注却是用英文写的。此手稿有62页,名之曰:《与爱因斯坦聊天》(GesprachemitEinstein)。这些手稿难寻买主,因为是一些私人档案,约翰娜希望找一个靠得住的人。结果是爱因斯坦75岁生日宴的座上客葛里芬买下了。他即刻将之封存,暂放于普大图书馆内。1992年他将这些文件送给了图书馆,一直等到约翰娜交代的斯限1996年才开封。
  
  1953年有一本关于布拉格的书出版,书中有许多美丽的照片。爱因斯坦买了送给约翰娜做生日礼物,还题上:“为彼此的乡愁”(ForMutualNostalgia)。
  
  爱因斯坦的最后著作可以说就是他逝世前一个月所写的自述片段。在此自述里,他最后引了莱辛的一句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这里所说的真理,爱因斯坦解读为科学的真理。
  
  但当我综述爱因斯坦的感情世界时,总觉得他对爱情的看法与作为,只要把“真理”二字改为“爱情”就可以了。也就是:“对爱情的追求比对爱情的占有更为可贵!”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

信息流广告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社区团购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钢琴入门指法教程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地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ps素材库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论坛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标准件 电地暖 网站转让 鲜花 书包网 英语培训机构 电商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