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1973”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为您整理了51句带“庾郎”的诗句,其中“庾郎”开头的诗句30句,“庾郎”结尾的诗句5句,“庾郎”在中间的诗句16句,供您参考。
“庾郎”开头的诗句【第1句】:庾郎得暇为春赋,定是春来未肯愁。——出自晁说之《晚日临水得…先为公…明日之游也》
【第2句】:庾郎江令费珠璧,小砑红牋挥兔毫。——出自秦观《和王通叟琵琶梦》
【第3句】:庾郎二十有七品,一见流涎惊绝异。——出自楼钥《独旦蕈次九五从叔韵》
【第4句】:何如此隽咄嗟办,庾郎处贫未为惯。——出自方岳《豆苗》
【第5句】:庾郎谩有江南赋,得似先生醉后歌。——出自秦嗣彭《题汪水云诗卷》
【第6句】:庾郎胸次枉堆愁,冯衍才名迄不投。——出自陈造《再次韵白诳简宾王二首》
【第7句】:庾郎食事惟三九,适口方知味味珍。——出自刘子翚《次韵六四叔村居即事十二绝》
【第8句】:政恐厨人无变馔,庾郎贫不似吾贫。——出自方岳《种韭》
【第9句】:庾郎真好事,溪阁斩新开。——出自宋·穆修《鲁从事清晖阁》
【第10句】:庾郎赋就元无味,阮籍途穷且未还。——出自钱选《杂诗》
【第11句】:庾郎晚菘翡翠茸,金城土酥玉雪容。——出自杨万里《咏齑》
【第12句】:庾郎三韭不妨饱,晏子一裘何恨贫?——出自宋·陆游《闲昧》
【第13句】:王粲从军正年少,庾郎入幕更风流。——出自元·元好问《送樊顺之》
【第14句】:庾郎有待复何待,白傅求闲而得闲。——出自晁说之《涂中寄城中诸公》
【第15句】:庾郎吾家千里驹,朝暮勤苦读父书。——出自李处权《送庾侄亲迎延平李先生家》
【第16句】:庾郎三九同刍豢,野荠从教施五溪。——出自葛立方《连日灌畦莳菜废作诗》
【第17句】:庾郎几尺大腰围,江北江南有好诗。——出自晁说之《鄜州张路钤…因思诸…言善歌此辞》
【第18句】:祢史醉魂荒树远,庾郎尘骨古苔生。——出自黄简《登武昌南楼》
【第19句】:庾郎寒腹便鲑菜,助我儒酸不厌频。——出自姜特立《赋谢惠醋》
【第20句】:锦囊香歇玉箫断,庾郎白发徒伤春。——出自仇远《赠张玉田》
【第21句】:庾郎鲑菜二十七,太常斋日三百余。——出自北宋·黄庭坚《戏赠彦深》
【第22句】:皂翅绣花三五点,庾郎无句画难成。——出自方回《猗兰秋思三首》
【第23句】:庾郎于作披香赋,未有花开未是春。——出自晁说之《早春》
【第24句】:庾郎吾爱千里驹,朝莫勤苦读父书。——出自刘学箕《送庾侄亲迎延平李先生家》
【第25句】: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出自唐·李商隐《春游》
【第26句】: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出自唐·唐彦谦《春雨》
【第27句】:秋拂湖光一镜开,庾郎兰棹好徘徊。——出自唐·吴融《送荆南从事之岳州》
【第28句】:冷落无人佐客庖,庾郎三九困讥嘲。——出自南宋·陆游《巢菜并序》
【第29句】:庾郎食菜今多少,但看行厨白璧盘。——出自李新《新春道中口占》
【第30句】:庾郎于此情非浅,应许诸人共据床。——出自宋祁《寄会稽天休学士》
“庾郎”结尾的诗句【第1句】:舍东种早韭,生计似庾郎。——出自宋·陆游《食荠十韵》
【第2句】:想当清夜圆蟾白,曾欲题诗问庾郎。——出自曹勋《和孙倅见贻八首》
【第3句】:去晋千年后,风流尚庾郎。——出自章采《九江庾楼作》
【第4句】:此君苗裔风流在,三韭何须学庾郎。——出自吴可《友人惠笋豉》
【第5句】:可以送庾郎,三九代食鲑。——出自朱翌《送山芥与徐稚山》
“庾郎”在中间的诗句【第1句】:人笑庾郎贫,满胸饭寒菜。——出自北宋·黄庭坚《胡朝请见和复次韵》
【第2句】:忆别庾郎时,又过林逋处。——出自宋·姜夔《卜算子》
【第3句】:连骑莫忧原叔病,食蛙谁谓庾郎贫。——出自李新《喜孙伯远王周彦远访》
【第4句】:生涯潘令拙,旅次庾郎愁。——出自苏泂《梅口遣兴》
【第5句】:幸有庾郎三种韭,别无滕叔两车麻。——出自刘克庄《答卓常簿二首》
【第6句】:君念庾郎贫,茧栗供庖宰。——出自黄公度《谢傅参议彦济惠笋用山谷韵》
【第7句】:庭前枯树庾郎老,马首垂花太祝愁。——出自晁说之《招图机吃槐叶冷淘》
【第8句】:谁言庾郎贫,未觉三韭乏。——出自方岳《畦菜》
【第9句】:春蔬照映庾郎贫,遣骑持笼佐茹荤。——出自北宋·黄庭坚《奉和孙奉议谢送菜》
【第10句】:探花最费庾郎才,欲把琱盘折取来。——出自郑獬《和汪正夫梅》
【第11句】:略遗后生识前辈,挥犀为洗庾郎尘。——出自方回《喜冯伯田至》
【第12句】:贫负清樽只三益,诗人错笑庾郎悭。——出自陈造《次张丞送菊韵二首》
【第13句】:三径未荒陶令菊,四时长放庾郎花。——出自元绛《过牛光禄故居》
【第14句】:却喜庾郎贫到骨,韭畦时一摘烟苗。——出自方岳《山居》
【第15句】:桂魄元非月蛾靳,韭葅终笑庾郎悭。——出自陈造《十四夜丞和章来复次韵》
【第16句】:那知庾郎菜,地瘦饱金玉。——出自宋·陈与义《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