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8037”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树和喜鹊课文原文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
《树和喜鹊》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树和喜鹊》课文学习
【第1句】: 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读正确是首要任务,要读准“一”的变调。“一”的变调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出现多次,在这篇课文中出现频次很高,要巩固读法。可以先让学生画出所有带有“一”的词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天一亮,天一黑、一起”,自己尝试读一读,然后把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准确。这些词语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第1句】:5 自然段,可以采用指名读段,同桌互读这两段等形式检测并巩固“一”的不同读音。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随着课文情感的变化而有所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可以采用想象画面、创设情境、体会心理等策略进行朗读指导。
(1)朗读第【第1句】:2 自然段,要指导读好“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在这样的语言反复中想象画面,感受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的孤单,与第2自然段的“孤单”相呼应,把朗读与理解、体会情感融于一体。
(2)第【第3句】:4 自然段的朗读,可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迁移,让学生在整齐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的节奏感: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从而为读好、理解“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作铺垫,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课文情感的变化。
(3)朗读第【第5句】:6 自然段,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化身喜鹊进入这个热闹的场景中,天亮时相互打招呼,天黑时聊一天的收获。在指名说、小组合作说中体会“叽叽喳喳”,感受“热热闹闹”,读出自己心中的“快快乐乐”。只要学生能有所感悟,朗读时有所体会即可,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
【第2句】: 理解运用。
这篇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通过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折射出树和喜鹊心情的变化,这种变化就藏在课文的第【第2句】:【第4句】:6 自然段中。建议在教学中找读这些写变化的句子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第2 自然段有一个小泡泡提示学法: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学习课文第【第1句】:2 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这样进行:
(1)找出“孤单”一词,试着说一说“孤单”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联系“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了解“孤单”表示只有一个;
(3)通过读句子,抓住连续三个“只有”,把“只有”换成“有”进行句子比较,让学生想象喜鹊的心理,感受无人陪伴的“孤单”。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这种学习词语的'方法迁移运用于后面课文的学习中,第4自然段“邻居”一词,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过的“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来理解。
“也”的用法在前一课《小公鸡和小鸭子》中进行了学习,在本课中的用法基本相同,建议随句子的学习而进行,联系自己的生活尝试运用。
【第3句】: 课后练习。
本课的课后练习除识字写字外,还有“朗读课文。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和“读一读,记一记”两题。
“ 朗读课文。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是对文章内容和人文情感的探索。在阅读理解层面是对学生进行“找出课文中的信息,根据信息作出推断”的能力训练。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就对学生有“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阅读要求,而本课的要求是对
一上册和本册第二单元要求的深化和提高,需要学生对找出的信息进行再加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整合表达。建议在教学中要求不能太高,不要过分纠结于内容,要着力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有序地表达。在评价时多关注学生找出相关信息的方法,思考的角度等。
“读一读,记一记”是词语积累的内容,旁边还用泡泡的形式提出要求“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我还能说几个”。这一题要求学生读准词语,了解意思,并能积累下来,还要积累AABB结构的词语。建议了解词语的意思随课文学习进行。积累词语可以单独放一个环节,可以先读读词语,横着读,读好词语,竖着读,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词语的特点——意思相对;还可以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说课文相关的内容;最后可以积累一些AABB结构的词语。
树和喜鹊课文
《树和喜鹊》是金波所作的童话,为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科书(2024年春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树和喜鹊课文,欢迎参考~
树和喜鹊课文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相关阅读:《树和喜鹊》说课稿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1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
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生字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句】: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播放朗读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二)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师要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困难的原因,是没集中精力听故事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时间,学生在反复读书的基础上达到通顺、流畅。
(四)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第2句】: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二)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三)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的信心,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第3句】: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一)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四)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的主要内容。
【第4句】: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一)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师生、生生达到共识。
(二)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兴趣极浓的情境表演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5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第6句】:作业:扩展阅读
学生在课下搜集“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的散文、诗歌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更喜欢怎么玩?
树之歌课文原文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可见学好语文很重要。下面小编收集了树之歌语文课文原文及教案,供大家参考。
树之歌课文原文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树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2个字(杨、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仿写一句比喻句。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3个字。
教学难点:
1. 能仿写一句比喻句。
第一课时
【第1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第1句】: 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吧!小耳朵仔细听。
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只有一条腿,小鸟喜欢它。(猜一植物) (小朋友的脑筋转得可真快啊!)
【第2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树的儿歌——《树之歌》。请拿出小手来一起写写吧!看,“树”这个字是什么偏旁?(木字旁一般与树有关)齐读课题。(板书:2 树之歌)
【第2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1句】: 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边读边思考,本文一共介绍了几种树,把它们圈出来。 (听明白了吗?现在开始吧!)
【第2句】: 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你找到了哪些树呢?按顺序来说一说。学生交流。
请看大屏幕!
(1)现在请自由拼读一下词语。(按课文顺序排列)
杨树 榕树 梧桐 枫树 松柏 木棉 桦树 银杏 水杉 金桂
(2)对照上面把它们圈完整。分开圈松柏
(3)红色字在读音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后鼻音)指读。
(4)这些都是树的名称,所以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是木字旁)多音字:柏:bai (柏树)bo (柏林)
(5)让我们边读边记住它们的样子吧!(配图出示词语)
(6)还有一些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要出来和大家打招呼了呢?(出示剩下的词语)带读,指读。根据意思来记字。疆 :古代是用弓丈量土地进行划分的。(书空)
【第3句】: 看,生字宝宝躲在了树叶里,你能找到它们吗?
【第4句】: 小朋友们的眼睛可真亮啊!它们来到了课文了哪个大组愿意读一读呢? (配图读句子)
【第5句】: 四个大组都读得很不错,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第3句】:研读第一句,学习比喻句
【第1句】: 老师也想读一读。小朋友们仔细听,说说你发现第一句话写的是树的.什么特点呢?师读
【第2句】: 杨树的特点是?高
【第3句】: 榕树的特点是?壮
【第4句】: 梧桐树呢?树叶像手掌。形状
【第5句】: 出示(梧桐树叶像手掌),这句话里把梧桐树叶比作了手掌,说明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
【第6句】: 你能说说类似的比喻句吗?
(图片提醒:银杏、牵牛花的叶子、荷叶、向日葵)
【第7句】: 自己想一想,同桌间说一说。指名3人
【第4句】:学写“杨、桐”
【第1句】: 小朋友们学得可真认真!咱们这节课学习了怎么说比喻句,还要来学写两个生字哦!
【第2句】: 出示“杨”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要注意什么?“木”捺变成点写在横中线上。横折折折钩要舒展。
组词:白杨、杨树
【第3句】: 出示“桐” 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要注意什么?“木”捺变成点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同”竖在竖中线,里面的“口”的横折的横在横中线。
组词:桐树、泡桐
【第4句】: 展示、交流、修改。
【第5句】:词语小火车
【第1句】: 让我们坐上词语小火车,和生字宝宝们一起玩吧!
杨树、榕树、树叶、梧桐、枫树、松柏、桦树、银杏、水杉、金桂、桂花、木棉、棉花、守卫、守候、边疆、疆土、装扮、装备、耐寒、耐心、美化、化石绿化、手掌、掌心
【第2句】: 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树之歌》,看看其他树木还有什么特点吧。
板书设计:
【第2句】: 树之歌
树的形状 杨 桐
(白杨)(桐树)
(杨树)(泡桐)
树之歌 教学反思
《树之歌》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二年上册识字单元第二篇课文。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感谢徐亭亭老师、范微微老师和余晓丽老师的指导,她们让我在部编版的语文课堂上走得更远更高。
在本次执教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第1句】: 在低段教学中,我对于最主要的识记生字教学还是有所欠缺。在第一遍阅读课文时应明确提出要“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读正确”,为认字服务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2句】: 在教授比喻句要注重内在,强调有相似之处,不是同类,才能用上“像”,才能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比喻句。在低段教学时,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而不是过分拔高。
【第3句】: 在朗读课文时,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第4句】: 通过学校里的树木图片,引领孩子们去发现生活。
【第5句】: 合理安排教识生字的时间。
《那树》课文原文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①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柱香呢。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②。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③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有问题。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丫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的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眼睛了的同伴,她表现出乡村女子特有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④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⑤,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