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袁隆平简历是什么(著名当代科学家分享)

文心雕龙

【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1930年9月7日-2024年5月22日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1975年成功研制杂交水稻种植技术,1995年成功研制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路线,2004年实现了超级水稻第二期目标。2010年3月袁隆平和张启发院士合作,共同研究转基因水稻。2024年6月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里试种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获得了成功。

  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农业奖, 2024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24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24年12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24年9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获得国家最高荣誉。2024年5月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位于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袁隆平的“福地”。他不止一次说,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归功于南繁。当地独特的热带气候有利于农作物加代繁殖,其他地方培育新品种要花8—10年,在南繁,这一周期可以缩短1/3甚至一半。

  2024年4月,习近平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来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见到袁隆平时,习近平问候说:“你身体还很硬朗啊!”袁隆平爽朗一笑,指向身后100亩的超级杂交水稻展示田:“谢谢总书记。看看我们的超级稻吧,很好看嘞!”

  那片水田里,种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最新成果“超优千号”。沿着田埂,习近平走进超级水稻展示田。走走停停,他低着头仔细查看超级稻的长势,时而指点,时而侧脸与袁隆平交流。当听到超级杂交稻品种屡创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习近平十分高兴。

  汇报中,袁隆平讲起“超优千号”的趣闻。“有一次,我拿这种米给日本水稻专家品尝,他们说,口感可以媲美日本高级水稻品种‘越光’,我说,‘越光’亩产800市斤,我们是800公斤!这么好的稻子,印度专家看了都流连忘返!”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在烈日炎炎的三亚,习近平强调,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端稳中国饭碗,袁隆平深感重任在肩:“我们从事农业科研的人,要勇于把确保粮食安全这副担子挑起来。”

  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图为习近平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颁授勋章。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启程赴北京领奖的前一天,他还专门下田跟超级稻告别。

  颁授仪式上,人们注意到,习近平和袁隆平说起“悄悄话”。接受采访时,袁隆平笑着说:“总书记问我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1200公斤亩产冲刺!”在袁隆平看来,沉甸甸的勋章,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袁隆平赶回湖南后,第一件事还是看水稻。

  这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科学家,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晚年的袁隆平工作热情不减,每天早晨8点起床,一边看着屋后的杂交稻一边做健身操。现在,很多人手机不离身,而他贴身带着的是电子计算器,方便随时随地计算水稻产量。有人问袁隆平这辈子最关心什么?他脱口而出“最关心杂交稻”。

  如今,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连续4年百亩片平均亩产超1100公斤;袁隆平“海水稻”团队种植的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杂交水稻推广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700多万公顷......

  4年前,习近平曾在南繁田垄上听袁隆平讲稻谷。今年4月,习近平再次来到海南三亚。他说:“我们要弘扬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同志是一个楷模。”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