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调查目的: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改变假期作业方式,培养学生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解决学生因为历史课的枯燥、历史知识的繁杂、历史事件的遥远而产生的苦恼,让学生体会历史就在身边不再陌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立志书写历史。
调查地点: **县城镇、农村调查对象: **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调查时间: 20**年 7月 15日— 20**年 12月 30日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随机抽样:随机抽取50名城镇,50名农村共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设计相关的调查问题,
【第1句】: 你家居住在哪里?
A. 城镇 B. 农村 C. 原来在农村,现在在城镇 D. 城乡结合处
【第2句】:你对现在的住房条件满意吗?……
A. 满意 B. 不太满意C. 不满意 D. 无所谓
【第3句】:你所期望的住房咋样?
A. 豪宅 B. 一般 C. 陋室 D. 平凡而温馨
【第4句】:你住过哪些类型的住房?
A.茅草屋 B. 土坯房 C. 四合院 D. 砖瓦房
【第5句】:你认为影响住房改变的原因有哪些?
A. 经济条件 B. 个人喜好 C. 外界影响 D. 自然条件
【第6句】:你认为这次调查有意义吗?
A. 有 B. 没有 C. 有点点 D. 不知道
【第7句】:你未来的住房将建在哪里?
A. 城镇 B. 农村 C. 大城市 D. 国外某处
【第8句】:你准备如何实现你的住房梦?
A. 发奋学习 B. 顺其自然 C. 继承祖业 D. 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9句】:你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感受如何?
A. 震惊 B. 受益匪浅 C. 烦恼 D. 没感觉
【第10句】:你对这类社会调查作业持什么态度?
A. 坚决反对 B. 赞同 C. 无所谓 D. 多多益善
调查组织:
【第1句】:布置调查内容,明确任务。
【第2句】:与家长取得联系,寻求配合。
【第3句】:向学生介绍调查方法,自主选择。
【第4句】:电话联系调查进度,及时指导。
【第5句】:开学总结交流,书写调查报告。
【第6句】:电子扫描,展示社会调查成果。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分类汇总表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得出结论。
调查结论:
(1) 实地走访,还原历史真相。
学生通过假期走访,收集家乡民居变化的信息,展现历史画卷。来自农村的同学讲述祖辈居住的茅草屋,狭小简陋 ,陈设简单,采光较差,常年修补,经不起风吹雨打,但能抗击冰雹。父辈居住的青瓦房,为解放后政府分配的地主财产,典型的四合院,矮小狭窄,门窗结实,晒场公用,家具不多,墙面用泥浆涂抹,没有卫生间,但有独立的鸡圈、猪圈、牛圈。现今居住的砖瓦房,是改革开放后,有些是【第5句】:12地震后修建的,独门独院,厨房敞亮,自来水到缸,睡房楼上楼下都有,单独的书房,客厅摆设超频电视机,卫生间可以淋浴,洗衣机、冰箱、音响聚齐。由于使用耕作机,已经没有牛圈了,猪圈、鸡圈、羊圈离住房稍远些。四周长青树木环绕,院前四季花草不败。
来自城镇的同学讲述祖辈和父辈的居住条件都很差,主要是房屋面积较小,人多拥挤,房间经常被篱笆和层板分隔成豆腐块,洗澡要到公共浴室,家具少之又少,采光效果较差,街道凹凸不平,环境卫生糟糕。现今住的小区楼房,设备设施相当齐全,物业管理也很到位。人均面积较大,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阳台应有尽有。室内装修简约,陈设实用,水电气三通,居住的好地方。
(2) 感受经历,感叹世事变迁。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感想连篇。现摘录如下:
有同学说, 从不知道前辈的生活竟如此艰辛,他们是如何辛劳的养育下一代的?
有同学说,从前只在书本上了解古今中外住房的变化,死记硬背 ,对付考试,原来历史就在身边,并不遥远。
有同学说,一直以为祖辈父辈文化水平较低,对历史现象叙述不会精彩。谁知他们讲述曾经的事实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原来有一种能力叫表达,有一种收获叫经历。
有同学说,无数次抱怨现今的住宅条件不如意,父母多无能。现在才发现,为了给后代留下一处遮风避雨的地方,父辈披星戴月,劳累一生,辛苦伟大,无以言表。
有同学说,古今对比,今天的我们真是生活在蜜糖罐里的幸福一代,更应该好好学习,孝敬父母。
有的同学说,家乡民居的变化,离不开国家的政策,要感谢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
(3) 发现问题,提出要求,提升能力。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学生普遍在交流座谈会上,纷纷各抒己见,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①书面调查容易,实地调查困难。要求举办讲座,介绍与人交流的技巧与方法。
② 采访记录容易,书写报告困难。要求与语文学科合作,讲解撰写调查报告的格式和要领。
③网上搜寻容易,真正落实困难。要求亲自实践,严厉打击剽窃、伪劣报告。
④调查内容应多贴近学生生活,做小话题大文章。
⑤规定时间调查,及时交流总结,提升自身能力。
(4) 师生合作,共享成果。
通过假期社会调查,本人进一步加强了和学生的沟通联系,探讨共同的话题,了解学生假日的生活轨迹,询问学生家庭概况,征询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熟悉学生的成长历程,洞察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聊天谈心,为学生指点迷津,请学生介绍时下的新鲜故事,聆听、诉说、交流,师生双赢,收获颇多。
调查效果:
本次社会调查获得学生、家长、学校的一直认可,其他年级、学科也想纷纷效仿,走出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从形式到内容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转变。其调查结论可以作为学校、教研组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部分同学敷衍塞事,抄袭别人成果,嫁接家乡民居,收获的只有后悔和愧疚。
调查心得:
通过本次社会调查,使本人感受到学生的真诚实在,家长的淳朴善良,家乡的厚重历史,安居对百姓人家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的觉察到自己的知识有限,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因此,今后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倾听学生的心声,导学生之急,解学生之需,坚守在课改的前沿,尽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