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我敢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文心雕龙

【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01

前几天,一个00年的同事送给我一本王小波的书,算一份纪念。

但她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就是让我在年前读完,并且一定要给她发一个2000字的读后感。

我心想,这不巧了。我今年的目标依旧是高频读书,且要精读好书,并把一些好的思想和价值观,通过文字的形式输出,带给更多人收获和感悟。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蛮感动的。因为这是份告别的礼物,也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寓意深刻。

我很喜欢这个来公司不久的小姑娘,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很燃”的力量。这种独特的品质,真的难能可贵。

这本书,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概三天左右,将它通读了一遍。中间有些有趣的故事,有意思的思想,我还一边细细品读,一边做了笔记。

我之前看过王小波的作品,是他写给李银河的“情书”——《爱你就像爱生命》。我当时对爱情也极其地狂热,也曾笃定我遇见了爱情。所以当时看那本书时,还觉得蛮有意思。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我之前就听说过,但迟迟没有买来阅读。网上对王小波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过于露骨,也有人说他十分有趣,但在我看来,他极其真实。

这本书里,收录了他的经历和故事,也收录了他对时代的洞察和对人生的探索。

当我最后合上这本书时,记忆犹新的,还是那只撒腿就跑,隐匿在甘蔗地里的猪。

它无视对生活的设置,敢于活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02

这本书的腰封有一句话,我尤为喜欢,很多人看到会觉得扎心,但也确实人间清醒。

“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这是一个经历过世事沧桑,最后找到自己心中热爱的人,发自内心对人生的感慨。

之前玩过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叫“消消乐”,就是相同图案的物体相遇就会消失,而那些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我觉得还蛮有趣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点自己的特色,没有点自己的个性,也就会变成那消失的大多数,短短一生,了无生趣。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会变成沉默的大多数,被他人设置了自己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不敢特立独行,偏要合群?

大概有好多原因。

有些人害怕孤独,不会跟自己独处,所以需要通过外界的喧嚣,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孤寂。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活在了别人的期待了,忙忙碌碌,活成了盗版的人生。

也有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找不到自己的热爱所在,索性就随波逐流。

还有人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做事总要依赖别人给出的建议,丧失了人生的自主权。

或是太过在意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于是抛弃了自身具备的那一点特性,最后违背了自己的本心。

……

可人生就只此一程啊,人该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能沦为别人手里的行货。

03

如何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精彩度过一生?

【第1句】:找到热爱的事,一直坚持

一个人的才能与他的天赋不是直接挂钩的,所有热爱的前提,其实都是源于“相信”。

王小波说,“我相信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但这句话正如一个嫌疑犯说自己没杀人一样不可信。所以信不信由你罢”。

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态度,他愿意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这对他来说,有十足的把握,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至于旁人,信不信,真的不重要。

一个人就该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是一个人,也真的没关系。

因为热爱,终抵岁月漫长。

【第2句】: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时刻保持清醒

在这个个人崛起的时代,其实有很多人都处在浮躁和焦虑中,看着身边人都在努力,更是人心惶惶。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直呼,“太卷了”。

想要守住内心的一份安宁,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不被功利和虚名所诱惑,真的很难。

很多人面对五花八门的课程,琳琅满目的商品,竟也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头,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也没得到,还不停地自怨自艾。

所以,去提升自己的辨识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人若能专注于自己既定的目标,且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那成事也并非难事。

可很多人,往往都做不到。

【第3句】: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

王小波四十岁才开始写作,父亲不让他学文科,但他最后却成为一名作家;有人劝他别写了,说他写的文章很烂,可后来他的小说也还得了奖。

有人会因为别人的批评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事,也有人会因为别人的恭维沾沾自喜。

其实,很多优秀的人,身上都具备一种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拥有自知之明。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别人对你的看法,永远不可能面面俱到。

与其纠结对方说得对不对,不如多做点实在的事,用成绩来说话。

【第4句】:做有价值的事

“一个人必须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他才会有改变的动力”。

平淡地生活也好,热烈地追逐梦想也罢,只要你觉得有意义,就应该去做。

不同价值观的人走在一起,自然会产生各种分歧,可人本身就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如果能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做点什么,甚至可以帮助到更多人,又何尝不是件有意义的事。

我正在做这样一件事,也希望你能找到这样的事。

人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是因为道理只是停留在表层,行动才能产生结果。

去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生活,去为了自己好好生活。

04

大二那年,我对读书写作尤为痴狂。

吃饭的时候会用“微信读书”阅读,课间十分钟也在读书,只要有时间就泡在读书馆阅读。有些不重要的课我会偷偷地写作,甚至翘课,就连休息时间,我也会腾出很大一部分用来写作。

我一直怀念那段时间的自己,就像着了魔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在读大学前,我基本没怎么读过课外书。一心只想着要考大学,读死书,死读书。若不是经过后来的自我修正,就可能真的会变成一个“书呆子”。

大学里我特爱折腾,大一折腾了整整一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在,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地读书和写作。

我的适应性很强,喜欢独处,也喜欢热闹。所以大学里我把孤独和热闹也体验了个遍。有那么几个不错的朋友,偶尔约好时间玩耍、小聚;需要独处时,我也会背起帆布包独自走向图书馆。

我觉得这样的关系真的很舒服,我们各自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也适当地参与彼此的生活。

这一路走来我还蛮幸运,哪怕特立独行,也有人喜欢,哪怕与众不同,也没有遭受过孤立与排挤。

其实人这一生,不过是在找一种更加平和的状态,一种更加舒服的人际关系。

好在,我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