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文心雕龙”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这一周过得还算充实,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一)这周处理了三件学生事件。
【第1句】:一名同学在隔壁宿舍过夜。当我得知后还是有点惊讶,因为我是相信这群孩子的,而且我每次开班会都会带孩子们“重温”学校关于违纪的处理意见,串宿舍睡觉可是严重违纪,这件事如果搁置两年前,我可能会直接劈头盖脸地训一顿学生,然后处罚。
现在,尽管我听到这件事有点惊讶,甚至有点生气,但我还是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去找孩子们了解情况。
我先找了班干部A同学了解情况,因为她的话,我认为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我问她,是否知道昨晚有人在你们宿舍睡觉?
她说,不知道这件事情,然后我找了另一个宿舍的宿舍长B同学,她告诉我,C同学去隔壁宿舍睡觉了。
原因:C同学晚上想睡觉,D、E、F同学晚上打着灯看书学习,影响到C同学睡觉了,然后本来玩得很好的四个人关系有点僵化,然后C就去A的宿舍睡觉了,令我惊讶的是,C就是在A的铺上睡的。
当时真有点更生气了,我如此信任班干部A,她怎么能够欺骗我呢?
这件事如果搁以前,我就直接找这两名同学训一顿,按照校规处理。
当然,我没有这么做,我意识到如果这么做,只会让这几名同学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我需要做的就是缓和她们的关系,并妥善处罚串宿舍的那名同学,不处罚无以正班风。
我找到D、E、F了解了具体情况,她们确实学习非常优秀,这次考试也印证了这一点,我告诉她们要互相体谅,爱学习是好事,但宿舍是大家的宿舍,是大家睡觉的地方,要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她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然后,我找到A和C,训斥了她俩,我训话的大概意思是: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先跟老师反映,A包庇C,你俩关系再好,咱也不能违纪。在一个铺子上睡觉,竟然还欺骗我,我很失望。C明知这是违纪,还串宿舍睡觉,没有规矩。
A因为友谊包庇了C,C平常也不爱说话,可能一时冲动,就犯了错误。毕竟是女生,我的训话也掌握分寸。
这件事的后续是:A下午大课间来找我,说不想当班干部了,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让老师失望了。
我……
我按捺住复杂的心情,肯定了她担任班干部以来,做得非常优秀,有些事情老师都没想到,她竟然都做得很好,举例:寒假期间督促组员学习,批改组员作业,还专门设计表格记录组员错题情况。然后告诉她,你这次包庇C,确实错了,老师只针对事,不针对人,况且,你包庇她,很有可能纵容她犯更大的错误,你如果真为她好,要告诉老师,作为班干部,咱的内心要强大,不能因为老师说了自己几句,就情绪化,闹脾气,举例:你看看班干部L,上次没写作业,当堂念检讨,他也没有闹情绪……
最后我告诉A,永远不要欺骗别人,因为你只能骗得了信任你的人。
稳定好她的情绪后,她也不再提辞职的事情了,高高兴兴地回班了。
这件事涉及到的这五名女生两名班干部,一个还是我的数学课代表。
女生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学习优秀的女生,心理更脆弱。
对我来说,处理女生之间的事情,不算强项,每次处理都小心翼翼。
第二天是妇女节,我把写关于歌颂母亲的手抄报活动交给了A,A很积极,并且组织了好几名同学参与活动,还来问我,老师,你看我画的这个可爱不?您看,图个什么颜色好看呢?
毕竟是个孩子,谁还没有犯过错误呢?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第2句】:两名孩子在班里打闹。G同学不小心把H同学的杯子不小心碰倒了,H让G捡起来,G不捡,H非让G捡起来,G就是不捡,于是产生了肢体冲突。
这件事情,说大也不大,毕竟没受伤,说小也不小,毕竟有安全隐患,且对班级的影响恶劣。
我的处理方案:先对俩孩子进行谈话,告诉他们,班级打闹的严重危害,首先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继续:男子汉都要大度一点,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情绪化,知道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这次谈话相对和蔼一点。
最后两名孩子拥抱,握了手。
按班规客观处理。
(这两名学生,数学都非常好)
【第3句】:两名男同学互扇耳光玩,也不重,轻轻划下脸的那种,M同学扇了N三下,N同学扇了M同学一下,然后M同学不让N扇了,于是N不乐意了,哭着来找我告状,觉得自己很憋屈。
我…………
继续运用语言艺术安抚,最后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N也没有了怨气,互相拥抱,手牵手开开心心地回教室上课了。
以上三件事的主角学习都非常优秀,事件1中的5名女生都是班级前十名,事件2跟事件3中的4名男同学数学成绩都非常好。
但学习好不代表能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他们的矛盾真的有搞笑。
对教师来说,教书很重要,但育人更重要。
处理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有时候大人还处理不好呢,何况孩子呢!
当班主任后,尤其是今年,我觉得我的变化挺大的,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多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出发,理性处理问题。(刚开始当班主任的时候,处理事情确实有点感性。)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情绪化,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现在每次处理孩子的事情,我都会想想,曾经我也是一个孩子啊。
是啊,我们都曾经是孩子,但很多大人忘了这一点。
防溺水
(二)成绩出来了,有失望但也有惊喜。
失望的是竟然有10个同学没有及格,惊喜的是班级第一名也是这几个班的第一名,而且上100分的不少,有好几名同学达到了优秀率108分以上。
我觉得这得益于考试前,让同学们做的那套试卷,最后一道压轴题:本来由于时间关系,压轴题26题没打算讲,最后还是讲完了。并告诉孩子们,最后一道题,90%是数轴动点问题,一定要把这道题搞明白,下课了有几个同学来找我深入探讨这道题。
没想到这次考试真的考了类似题型,26题第(3)问,分两种情况,好些同学做对了,但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只写了一种情况,有点可惜。
分类讨论的思想在初一真的太重要了,基本知识点是地基,只有强化数学思维才能真正构建起数学大厦。‘
(三)第一次送儿子上学,第一次接儿子放学。
严格来说,这是第二次送儿子上学,因为第一次送到门口了,孩子哭闹就是不下车,看着苦苦“哀求”的儿子,我心软了,“毅然决然”地把儿子带到了邯郸市博物馆,在邯郸玩了一天。
这一次我跟儿子都进行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儿子一听去幼儿园,就是不起床,经过我长达半个小时的“劝说”,肢体劝说:抱抱,语言劝说:¥@#&8**,出门前还是不太愿意,于是我变了脸色,一个人朝大门走去,关门,假装把他一个人留在家。任他哭闹。
大概两分钟,我在门后听着他哭,最后他妥协了,我们达成了协议:去超市买一个好吃的,然后去幼儿园。
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开开心心上车,开开心心进超市,儿子径直朝饼干区走去,拿了一小包奥利奥,然后啥也不要了,付款,出超市,进幼儿园。
进园时不太开心,但他知道,我们是有协议的。他朝我摆摆手,在老师的带领下朝教室走去。
看着儿子背着小书包背对着我,渐行渐远的那一刻,有点想哭,但这就是成长啊,爸爸不能时刻陪着你,你得学会去跟你的同龄人相处,去适应这个纷杂的世界。
儿子三岁半了,关于孩子不想去幼儿园,耳边有两种声音:
【第1句】:孩子还小,不想去就别去了,等长大点再送吧,长大就好了。
【第2句】:孩子得去幼儿园,现在不送,以后就更难送了。
持第一种建议的,大多数是隔辈亲,持第二种建议的大多数是同学和同事。我也是支持第二种建议的,孩子应该多去跟同龄人接触,早晚要走出去,早点适应总比晚点适应要好。
如果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一定不要先提去幼儿园的事情,也不要骗孩子,我们去游乐场,最后却送到了幼儿园,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我给这几点建议:
【第1句】:可以采用竞争游戏,比如,看谁先穿好衣服,看谁先吃完饭,看谁先拿到书包,看谁先到车子跟前,你觉得我们几分钟能到幼儿园呢?
让孩子在快乐中,慢慢适应,最后达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第2句】:像我一样,和善而坚定。
处理要和善:耐心地沟通,疏导,就算给孩子摆脸色了,最后一定要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必须坚定:让他明白,必须去幼儿园,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这次送孩子有一个感受:养育孩子不需要费劲,但教育孩子真的需要耐心。
这周接了两次儿子放学,我特别理解我们班孩子的家长每周五接孩子的心情,我这才跟儿子分别不到一天,接孩子的仪式感,让我有点想哭,等孩子的时候,我就在想,孩子见到我的表情是什么呢?开心还是难过?
看着穿校服的小朋友们一个样,目光扫了半天,愣是没看出哪个是我儿子,这时一个小朋友已经拉住了我的手,喊了声“爸爸”。
心真暖,这一刻,突然意识到,孩子即将长大了,可爸爸还没有看够你呢?怎么就长大了呢?你长大后还会这么可爱吗?
第一次送儿子进幼儿园
时光啊,你慢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