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案句子 > 优美句子

九年级语文书中好句子赏析集合5篇

21949

【简介】感谢网友“21949”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望 江 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认识诗人]温庭筠,唐朝诗人、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全诗精释]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栏眺望。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等待的丈夫的船。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望着开满白色蘋花的江中小州,失望之情涌上心头,真是愁肠寸断。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

[话题拓展] 女性主题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拟人写景 温庭筠 斜晖脉脉水悠悠

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肃杀之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爱国、壮志难酬

[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诗精释]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而无半点留恋之意。周围边疆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充满肃杀之气。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乡愁。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羌笛之声悠扬,夜深寒重,寒霜满地,引发思乡之情。将军和征夫都久久不能入眠,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风光 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异曲同工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乐器 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上阙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抒发由打猎激发的豪情壮志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委以重任,戍边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认识诗人]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苏轼人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出猎词。

[全诗精释]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我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诗中言志]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话题拓展] 老当益壮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轼 鬓微霜,又何妨?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典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 亲射虎,看孙郎。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动作描写写愁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神态描写些愁苦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欲抑先扬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夸张写出愁苦的沉重

[认识诗人]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前期词作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以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

[了解背景]《武陵春》李清照53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之时,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全诗精释]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虽然日上三竿,我仍无心梳洗打扮。景物依旧,人事俱非,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曾产生去那里泛舟之念,但只怕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诗中言情]《武陵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话题拓展] 比喻写愁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眷恋疆场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异曲同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视、听觉写军中豪迈的生活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比喻修辞,视、听觉写激烈的战斗生活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

可怜白发生!----------------------- 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苦闷

[认识诗人]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等,属豪放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了解背景]《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南渡近三十年,辛弃疾梦寐以求的就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他寄给陈亮的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全诗精释] 醉了之后把灯拨亮了看着我的宝剑,一梦醒来,在想象中回到了号角声接连不断的军营。将军分发烤牛肉犒赏手下的战士,军乐里演奏出塞外的悲壮歌声,这时战场上正在检阅军容。军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快奔驰,弓弦像响亮的雷声那样惊天动地。完成皇帝恢复中原的事业,得到我生前和死后的美名,可惜的时我如今已经白发丛生。

[诗中言志]既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话题拓展]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壮志难酬 辛弃疾 可怜白发生!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文名句汇编〖第五册

【第1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沁园春?雪》)

【第2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第3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雪》)

【第4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第5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英国----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第6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第7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第8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蜀汉?诸葛亮《出师表》)

【第9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蜀汉?诸葛亮《出师表》)

【第10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蜀汉?诸葛亮《出师表》)

【第11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汉?诸葛亮《出师表》)

【第12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晚唐?温庭筠《望江南》)

【第13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第14句】: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第15句】: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16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17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北宋?李清照《武陵春》)

【第18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北宋?李清照《武陵春》)

【第19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第20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之》)

【第21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白居易《观刈麦》)

【第22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唐?白居易《观刈麦》)

【第23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第24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第25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第26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北宋?晏殊《破阵子》)

【第27句】: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北宋?苏轼《浣溪沙》)

【第28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宋?李清照《醉花阴》)

【第29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第30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宋?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第31句】: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作了土;输都变作了土。(元?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第32句】: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古诗鉴赏

望 江 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认识诗人]温庭筠,唐朝诗人、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全诗精释]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栏眺望。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等待的丈夫的船。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望着开满白色蘋花的江中小州,失望之情涌上心头,真是愁肠寸断。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

[话题拓展] 女性主题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拟人写景 温庭筠 斜晖脉脉水悠悠

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肃杀之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爱国、壮志难酬

[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诗精释]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而无半点留恋之意。周围边疆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充满肃杀之气。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乡愁。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羌笛之声悠扬,夜深寒重,寒霜满地,引发思乡之情。将军和征夫都久久不能入眠,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风光 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异曲同工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乐器 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上阙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抒发由打猎激发的豪情壮志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委以重任,戍边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认识诗人]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苏轼人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出猎词。

[全诗精释]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我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诗中言志]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话题拓展] 老当益壮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轼 鬓微霜,又何妨?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典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 亲射虎,看孙郎。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动作描写写愁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神态描写些愁苦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欲抑先扬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夸张写出愁苦的沉重

[认识诗人]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前期词作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以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

[了解背景]《武陵春》李清照53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之时,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全诗精释]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虽然日上三竿,我仍无心梳洗打扮。景物依旧,人事俱非,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曾产生去那里泛舟之念,但只怕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诗中言情]《武陵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话题拓展] 比喻写愁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眷恋疆场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异曲同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视、听觉写军中豪迈的生活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比喻修辞,视、听觉写激烈的战斗生活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

可怜白发生!----------------------- 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苦闷

[认识诗人]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等,属豪放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了解背景]《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南渡近三十年,辛弃疾梦寐以求的就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他寄给陈亮的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全诗精释] 醉了之后把灯拨亮了看着我的宝剑,一梦醒来,在想象中回到了号角声接连不断的军营。将军分发烤牛肉犒赏手下的战士,军乐里演奏出塞外的悲壮歌声,这时战场上正在检阅军容。军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快奔驰,弓弦像响亮的雷声那样惊天动地。完成皇帝恢复中原的事业,得到我生前和死后的美名,可惜的时我如今已经白发丛生。

[诗中言志]既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话题拓展]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壮志难酬 辛弃疾 可怜白发生!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

内容预览:

九年级(上册)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楼、帆、斜晖、江水 、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第3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第4句】: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评析]:描绘了萧瑟肃杀的边塞秋景,展现了雄奇壮阔的边地风光;写出了宋军将士因边乱未平、长期戍边不能还乡而产生的浓郁乡愁,而其中又蕴含着作者希望剿平敌寇、保境安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豪放苍凉。

【第1句】: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①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雁云 ___、__边声 __、__长烟____、__落日__、___孤城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②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虽思家但更愿报国之心)

2.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第3句】: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第5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第6句】: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第1句】:长烟|落日|孤城闭

【第7句】: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 的特点。

【第8句】: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第9句】: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第10句】: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 ,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第11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第12句】: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第13句】: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酒一杯家万里,借酒销愁是人之常情,即使如此思乡,也没有忘了为国建功。燕然未勒是多么伟大,多么豪壮啊,将士们又是多么向往啊。然而此时未勒,当然是无法言归了。可见思乡和为国建功是并不矛盾的。

【第14句】: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睡?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

【第15句】:《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评析]:这首词通过对独特奇异的边塞秋季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可亲的人间真情,展示了作者所具备的报国雄心及对边关生活实际的深切感受。全词上阕极力表现边塞秋季风光的异,为下阕的抒发感情作铺垫;下阕抒发守边将士的情怀,以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和忧国交织在了一起。全词由景物深入到人物的精神境界,悲壮而不悲观,意境浓郁,沉雄而不消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

【第1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并答题。①本词上片以__叙述_为主,下片以_抒情_为主,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②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擎 卷 挽 射

③全词的点睛之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第2句】: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第3句】: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狩猎 ))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第4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第5句】: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第6句】: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第7句】: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第8句】: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第9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第10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挽弓劲射的英雄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第11句】: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 豪放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之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举止神态 胸怀,抒发了 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第12句】: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13典故:①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第14句】:主题: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感。

【第15句】: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第16句】:《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第17句】:①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 的豪情壮志。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 ③、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评析]:写这首词时,词人已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等不幸遭遇,她的处境异常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就是当时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本词极言作者内心的沉重哀愁,词中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欲抑先扬,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理婉曲地表尽。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第1句】: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第2句】: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第3句】: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评析]:风格豪放,悲壮。(从其诗句及气氛可看出)如:沙场战后,醉中舞剑,号角震天,铁骑冲锋,收复失地,统一天下。可怜白发生点题。因受投降派排挤,空怀斗志,事业不成,只赢得两鬓苍苍,满头银发。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第1句】: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答题。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 、 点兵 、 杀敌等。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 可怜白发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

【第2句】: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答: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第3句】: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或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第4句】: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第5句】: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第7句】: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第8句】:典故:①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②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写了军旅的生活和表现了抗金将士的英雄气概。

【第9句】:[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第10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首句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词人悲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便跃然纸上。宝剑的寒光闪耀在醉后的灯下,军营的号角吹响在梦中。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词人选取前方将士宴饮和阅兵这两个场景,出语雄壮悲凉。

【第11句】:赏析沙场秋点兵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我们仿佛看到,威严的将帅正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披坚执锐的战士神情肃穆,随时准备去各敌人撕杀, 一个秋字,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

【第12句】:赏析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这也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以这五字作结,词尽而意不尽,正是大家手笔

【第13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第14句】: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第15句】: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第16句】:①、请结合全词,解释壮词的含义,并从中找出体现壮词的语句。 (壮词:激昂奋发、豪迈壮烈的言词语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②、此词借酒后梦境表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悲愤。 ③、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九年级(下册) 《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评析]:两首诗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评析]:《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诗的第一章(第一节),先用起兴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接着就进入了正题,提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第二章(第【第2句】:三节),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还是以兴写起,长短不齐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窈窕淑女,就应当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第三章(第四节和第五节),写小伙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1句】: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第2句】: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

【第3句】: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第4句】:《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评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气氛。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织在了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而这一想像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第1句】:赏析《诗经?关雎》并答题①本诗围绕一个__求__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②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辗转反侧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__友之__、__乐之__。

【第2句】:赏析《诗经?蒹葭》并答题①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 白露 道阻 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②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__含蓄___美、__意境__美、_回环_美、_音乐__美。

【第3句】: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第2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

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鉴赏范例

内容预览:

九上古诗鉴赏

望 江 南 [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认识诗人]温庭筠,唐朝诗人、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全诗精释]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栏眺望。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等待的丈夫的船。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望着开满白色蘋花的江中小州,失望之情涌上心头,真是愁肠寸断。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

[话题拓展] 女性主题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拟人写景 温庭筠 斜晖脉脉水悠悠

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渔家傲 秋思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写肃杀之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乡爱国、壮志难酬

[认识诗人]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了解背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作《渔家傲》数篇,述边镇之劳苦。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全诗精释]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一带迥然不同,大雁向衡阳飞去,而无半点留恋之意。周围边疆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的号角一起响起,充满肃杀之气。重重叠叠、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中耸立着一座孤城,夕阳西下,烟雾缭绕,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了浓重的万里乡愁。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羌笛之声悠扬,夜深寒重,寒霜满地,引发思乡之情。将军和征夫都久久不能入眠,流下忧国思乡的热泪。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

[话题拓展].报国立功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风光 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异曲同工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乐器 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范仲淹 羌管悠悠霜满地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上阙写太守出猎的壮阔场面,

抒发由打猎激发的豪情壮志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老当益壮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希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委以重任,戍边抗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金戈铁马、杀敌报国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认识诗人]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豪放派词人。

[了解背景]本词是苏轼人密州知州时写的一首出猎词。

[全诗精释]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我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诗中言志]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持节云中,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话题拓展] 老当益壮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轼 鬓微霜,又何妨?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用典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 亲射虎,看孙郎。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动作描写写愁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神态描写些愁苦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欲抑先扬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夸张写出愁苦的沉重

[认识诗人]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前期词作主要反映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与丈夫的离别相思。后期词作主要写亡夫之痛、故国沦丧之悲以及伤时念旧的抑郁情怀。

[了解背景]《武陵春》李清照53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之时,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全诗精释]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虽然日上三竿,我仍无心梳洗打扮。景物依旧,人事俱非,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曾产生去那里泛舟之念,但只怕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诗中言情]《武陵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话题拓展] 比喻写愁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眷恋疆场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异曲同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视、听觉写军中豪迈的生活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比喻修辞,视、听觉写激烈的战斗生活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

可怜白发生!----------------------- 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苦闷

[认识诗人]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等,属豪放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了解背景]《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以激励友人的壮词。南渡近三十年,辛弃疾梦寐以求的就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疆场,为国建立功业。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他寄给陈亮的这首词,正是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全诗精释] 醉了之后把灯拨亮了看着我的宝剑,一梦醒来,在想象中回到了号角声接连不断的军营。将军分发烤牛肉犒赏手下的战士,军乐里演奏出塞外的悲壮歌声,这时战场上正在检阅军容。军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快奔驰,弓弦像响亮的雷声那样惊天动地。完成皇帝恢复中原的事业,得到我生前和死后的美名,可惜的时我如今已经白发丛生。

[诗中言志]既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远大抱负也表达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

[名句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这是词中回忆往昔军中生活的名句。首句有两物──“灯”与“剑”,有两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二字。剑是英雄立功沙场的武器,此时“醉里挑灯”这一“看”,显示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金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啊。“梦回吹角连营”醉中入梦,梦醒犹觉连营号角声声在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结句一个 “沙场秋点兵!”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军威赫赫的场面。

[话题拓展] 金戈铁马爱国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壮志难酬 辛弃疾 可怜白发生!

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文名句汇编〖第五册

【第1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沁园春?雪》)

【第2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第3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雪》)

【第4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第5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英国----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第6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第7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第8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蜀汉?诸葛亮《出师表》)

【第9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蜀汉?诸葛亮《出师表》)

【第10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蜀汉?诸葛亮《出师表》)

【第11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汉?诸葛亮《出师表》)

【第12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晚唐?温庭筠《望江南》)

【第13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第14句】: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第15句】: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16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17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北宋?李清照《武陵春》)

【第18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北宋?李清照《武陵春》)

【第19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第20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之》)

【第21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白居易《观刈麦》)

【第22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唐?白居易《观刈麦》)

【第23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第24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晚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第25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第26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北宋?晏殊《破阵子》)

【第27句】: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北宋?苏轼《浣溪沙》)

【第28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宋?李清照《醉花阴》)

【第29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第30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宋?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第31句】: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作了土;输都变作了土。(元?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第32句】: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