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8103”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九月的阳光阅读答案
九月的阳光是陈志宏的优秀散文,各位,下面就是九月的阳光阅读答案,请看:
九月的阳光阅读答案
①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
②高一(1)班第一次班会,班主任说: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全班同学下周日去雄岚峰旅游。这个地方离县城不远,只有十几里路,大家骑自行车去。如果没有,就想办法借。班里,顿时炸开了锅,一片欢腾,只有缩在角落里的我,像漂泊在汪洋里的一只小船,暗自发愁到哪去借呀?
③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县城来,我也不敢。
④班上,我没有一个熟人,同学大都来自县城。他们有的是初中或者小学同学,有的是街坊邻居,相互很熟悉,课后就亲热地嬉戏打闹。而我,只是一个寂寞的旁观者。我无法开口向他们借。几个来自其他乡中学的,偶尔还会搭茬的,但也没有好到可以开口向他们借自行车的程度,再说他们和我一样,也没有。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
⑤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一大早,我们全班同学,聚集在校门口,准备奔赴雄岚峰。令人惊奇的是,来自另一个乡中学的某同学,居然也骑上一辆车。我悄悄地问他: 你的车是哪来的?他说:我爸爸送来的。我谄媚地对他笑,低声地说:能不能带上我?我也会骑车,我可以带你!他拒绝得非常干脆:不要你带!我自己一个人骑。
⑥我涨红了脸,低下头,双手都不知往哪搁。才知道,不见得城里同学会虚骄,有时,同样来自农村的也会头翘上天,眼看不起人。我主动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不去了,我没借到自行车。 你别着急,先问问哪个同学愿意带你不?班主任老师对我安慰道,接着冲人群里大声说,陈志宏同学没有借到自行车,哪个同学愿意带他吗?
⑦刹那间,空气凝结住了,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吵闹,倏而逝去。显然,大家都不喜欢带人,或者让人带,自己一个人骑行,多自在啊。幸好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否则,大家都盯着我,我肯定会恨不得钻进地缝了。这时,一女生推出一辆二六式自行车主动走了出来,她说:老师让他带我吧。然后,她冲我挤出一个灿烂的笑。
⑧清晨的阳光打在她的脸上,她的微笑融入爽凉的空气里,让我充满清甜、羞涩的紧张。此前,我极少与女同学打交道,她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她叫艾恒萍,就坐在我前一排。我们虽未曾说过话,但几次眼神的交集,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她偶尔会冲我淡淡一笑,而我僵硬的脸无法以笑回应。这一次,我迎着阳光,大胆地回赠她一个滞涩的微笑。
⑨头一次骑车带女生,让我心底充盈幸福与安然。我与同学们一起穿过县城,穿越山林,在九月的阳光里恣意追逐。晴朗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的漂浮着。白灿灿的阳光流淌成一首秋天的抒情诗,让人感到由衷的畅快,山里清新的空气在我身体里回旋着,驱散了连日来淤积于心中的阴郁。
⑩自行车停在山脚下一个同学家里,我们徒步攀上雄岚峰。在这座全县最高峰上,班主任让我们围坐成一圈,然后,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点将站到中央唱歌。我居然第一个被点上台,站在中央,手心直冒汗。这时,艾恒萍一边鼓掌一边喊:陈志宏,加油!来路上,逢上小山坡,她也是这般给我鼓劲。站在九月的阳光下,听着一个女生为我加油,不由地便有了信心和勇气,放开喉咙清唱一首《十六岁的花季》。
11雄岚峰之旅,我闭塞的心,豁然洞开,那浓得化不开的自卑与羞怯,被九月的`阳光冲淡。由此,我永远记住了一个县城女生,以及她那纯净、友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
12来年九月,我主动向艾恒萍借自行车,骑行35公里山路回家,一举打消长期悬在心头那不敢一个人骑车回家的恐惧。九月的阳光,让我变得更自信,更勇敢了。
13多少年后,每每走在九月的阳光里,想起那段往事那个人,总觉得很美,很受用。青春是不老的传说。在那段青嫩的岁月,弥散于九月阳光里的同学友情,让我告别初入城市时那独特的情绪阴霾,步入自信的路途,渐次豁达开朗起来。
【第1句】:本文以九月的阳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第2句】: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优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4分)
【第3句】:为什么说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 (3分)
【第4句】: 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子我们虽未曾说过话,但几次眼神的交集,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中温暖的东西具体指什么?(2分)
【第5句】: 文中第⑨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第6句】: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分)
答案:
【第1句】: ①全文以九月的阳光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引起读者的想象,揭示小说的主题。(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第2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逼真地描写出我当时孤独无助的神情,形象地表现出我 由于不能参加郊游而产生的沮丧、痛苦、无奈的心理。(2分)
【第3句】:①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县城来,我也不敢。②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③我无法开口向同学们借。
【第4句】: 指同学间淳朴无邪、自然真挚的友情。
【第5句】: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2分);起烘托作用,烘托出当时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同学一起郊游幸福愉快的心情。(2分)
【第6句】:要乐观、坦然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走向生活;要融入集体,在与人真诚交往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从而获得成长的力量。(意思对即可,表达顺畅可得3分。)
九月的阳光阅读题答案
阅读是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多做一些阅读,能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九月的阳光阅读题答案吧!
九月的阳光阅读题答案
①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
②高一(1)班第一次班会,班主任说: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全班同学下周日去雄岚峰旅游。这个地方离县城不远,只有十几里路,大家骑自行车去。如果没有,就想办法借。班里,顿时炸开了锅,一片欢腾,只有缩在角落里的我,像漂泊在汪洋里的一只小船,暗自发愁到哪去借呀?
③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县城来,我也不敢。
④班上,我没有一个熟人,同学大都来自县城。他们有的是初中或者小学同学,有的是街坊邻居,相互很熟悉,课后就亲热地嬉戏打闹。而我,只是一个寂寞的旁观者。我无法开口向他们借。几个来自其他乡中学的,偶尔还会搭茬的,但也没有好到可以开口向他们借自行车的程度,再说他们和我一样,也没有。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
⑤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一大早,我们全班同学,聚集在校门口,准备奔赴雄岚峰。令人惊奇的是,来自另一个乡中学的某同学,居然也骑上一辆车。我悄悄地问他: 你的车是哪来的?他说:我爸爸送来的。我谄媚地对他笑,低声地说:能不能带上我?我也会骑车,我可以带你!他拒绝得非常干脆:不要你带!我自己一个人骑。
⑥我涨红了脸,低下头,双手都不知往哪搁。才知道,不见得城里同学会虚骄,有时,同样来自农村的也会头翘上天,眼看不起人。我主动对班主任说:老师,我不去了,我没借到自行车。 你别着急,先问问哪个同学愿意带你不?班主任老师对我安慰道,接着冲人群里大声说,陈志宏同学没有借到自行车,哪个同学愿意带他吗?
⑦刹那间,空气凝结住了,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吵闹,倏而逝去。显然,大家都不喜欢带人,或者让人带,自己一个人骑行,多自在啊。幸好没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否则,大家都盯着我,我肯定会恨不得钻进地缝了。这时,一女生推出一辆二六式自行车主动走了出来,她说:老师让他带我吧。然后,她冲我挤出一个灿烂的笑。
⑧清晨的阳光打在她的脸上,她的微笑融入爽凉的空气里,让我充满清甜、羞涩的紧张。此前,我极少与女同学打交道,她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她叫艾恒萍,就坐在我前一排。我们虽未曾说过话,但几次眼神的交集,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她偶尔会冲我淡淡一笑,而我僵硬的脸无法以笑回应。这一次,我迎着阳光,大胆地回赠她一个滞涩的微笑。
⑨头一次骑车带女生,让我心底充盈幸福与安然。我与同学们一起穿过县城,穿越山林,在九月的阳光里恣意追逐。晴朗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的漂浮着。白灿灿的阳光流淌成一首秋天的抒情诗,让人感到由衷的畅快,山里清新的空气在我身体里回旋着,驱散了连日来淤积于心中的阴郁。
⑩自行车停在山脚下一个同学家里,我们徒步攀上雄岚峰。在这座全县最高峰上,班主任让我们围坐成一圈,然后,玩击鼓传花的游戏,点将站到中央唱歌。我居然第一个被点上台,站在中央,手心直冒汗。这时,艾恒萍一边鼓掌一边喊:陈志宏,加油!来路上,逢上小山坡,她也是这般给我鼓劲。站在九月的阳光下,听着一个女生为我加油,不由地便有了信心和勇气,放开喉咙清唱一首《十六岁的花季》。
11雄岚峰之旅,我闭塞的心,豁然洞开,那浓得化不开的自卑与羞怯,被九月的阳光冲淡。由此,我永远记住了一个县城女生,以及她那纯净、友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
12来年九月,我主动向艾恒萍借自行车,骑行35公里山路回家,一举打消长期悬在心头那不敢一个人骑车回家的恐惧。九月的阳光,让我变得更自信,更勇敢了。
13多少年后,每每走在九月的阳光里,想起那段往事那个人,总觉得很美,很受用。青春是不老的传说。在那段青嫩的岁月,弥散于九月阳光里的同学友情,让我告别初入城市时那独特的情绪阴霾,步入自信的路途,渐次豁达开朗起来。
《读者》2009年第22期
1。本文以九月的阳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2。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优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4分)
3。为什么说到县城读高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借自行车? (3分)
4。 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子我们虽未曾说过话,但几次眼神的交集,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青春的心里涌动中温暖的东西具体指什么?(2分)
5。 文中第⑨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6。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3分)
答案:
1。 ①全文以九月的阳光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营造了温馨的氛围,引起读者的想象,揭示小说的主题。(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逼真地描写出我当时孤独无助的神情,形象地表现出我 由于不能参加郊游而产生的沮丧、痛苦、无奈的心理。(2分)
3。①尽管家里有一辆破旧的春燕牌自行车,可是,父亲去学校教书要用,再说,骑几十公里山路到县城来,我也不敢。②在县城没有亲戚,我无处想办法。③我无法开口向同学们借。
4。 指同学间淳朴无邪、自然真挚的友情。
5。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2分);起烘托作用,烘托出当时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同学一起郊游幸福愉快的心情。(2分)
6。要乐观、坦然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走向生活;要融入集体,在与人真诚交往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从而获得成长的力量。(意思对即可,表达顺畅可得3分。)
八月的阳光阅读答案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八月的阳光阅读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
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官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
9.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4字以内)(2分)
→ 筹 借 学 费 → → 外 出 打 工
10.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行深深的脚印……”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小秋“出神”时的心理活动.(50宇以内)(4分)
答:
答案:
9.2分 以下两个得分点,每答对一处给1分.
路边盼信 撕通知书 (意思对即可)
10.3分 突出天气酷热(得1分)衬托小夏、小秋盼信的急切心情(得2分) 如只答点题、与结尾相呼应或暗示小夏、小秋求学的艰难等,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 比喻(得1分) 形象地描绘出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得2分)
12.3分 可从两方面理“八月的阳光”既暗示生活的艰难(炙烤人),又象征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温暖人).答出任一方面得2分,答全两方面得3分.
13.4分 评分时着眼于整体把握,须抓住三点要求:①想象合理,②内容为心理活动描写,③语言通畅.答案超过50字,扣1分.
八月的阳光 阅读答案
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八月的阳光》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
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官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
【第1句】: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4字以内)(2分)
. → 筹 借 学 费 → → 外 出 打 工
【第2句】: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
【第3句】:“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第5句】:“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行深深的脚印……”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小秋“出神”时的心理活动。(50宇以内)(4分)
参考答案:
【第1句】:2分 以下两个得分点,每答对一处给1分。
路边盼信 撕通知书 (意思对即可)
【第2句】:3分 突出天气酷热(得1分)衬托小夏、小秋盼信的急切心情(得2分) 如只答点题、与结尾相呼应或暗示小夏、小秋求学的艰难等,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
【第3句】:3分 比喻(得1分)形象地描绘出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得2分)
【第4句】:3分 可从两方面理解:“八月的阳光”既暗示生活的艰难(炙烤人),又象征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温暖人)。答出任一方面得2分,答全两方面得3分。
【第5句】:4分 评分时着眼于整体把握,须抓住三点要求:①想象合理,②内容为心理活动描写,③语言通畅。答案超过50字,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