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高考作文集合六篇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实用】高考作文集合六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作文 篇1

1.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毛泽东

2.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 —— 奥涅格 (个人发展离不开他人、集体)

3.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雷锋(个人发展了不能忘了集体)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强调人团结的重要)

5.人心齐,泰山移。(集体团结得力量)

关于人生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陶渊明

8.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 歌德

9.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 —— 阿-巴巴耶娃

10.人生如同故事。 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 —— 塞涅卡

11.人生就象弈棋, 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12.一失足成千古恨

13.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把握自己走好每一步)

14.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15.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萧楚女(善始善终)

16.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17.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

高考作文 篇2

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作文题目: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河北衡水中学“高考明星教师”王兵:今年作文题目开放性强、接地气,又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题目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或者一味做题,要更好地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我们科技的发展。

江西省语文特级教师钟国粱:从审题立意看,难度较小,选择较大,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题目较好地体现了选拔人才时对考生价值观考量的“国家意志”。所以,语文教学往往“功夫在诗外”。

石家庄二中语文备课组长、高级教师高雯:审题难度很低,这些关键词看起来杂乱,其实都围绕“中国符号”低的门槛和广的视角,有助于缓解教育不均衡带来的不公平,体现了高考对教育暂时落后地区考生的温情关怀。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作文题目: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西安铁一中高级语文教师何占所:题目出乎意料,给六句话让考生自由发挥,与以往不同,这给了考生一个巨大的解放。

虽然六句话,但字面意思,深层含义,都需要深刻理解,提炼出关键词才行;其次,考查学生的筛选、组合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选择;再次,考查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语文教师徐殿东:题目首先从内容上体现了教学大纲从修订到颁布反复要求的“立德树人”。材料给出的六句话都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都是主流思想,也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教学大纲一直要求和强调的。

全国卷III: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作文题目: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xx的高考考场上。

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山西省特级教师刘补明:此次高考作文的命题很好,不仅展现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也延续了传统作文的特质。两个副标题“我看高考”重在对高考的认识、态度、评价。“我的高考”则重在过程和联系。此外,“我”和“高考”两者既有关联性也有思辨性。考题中,“我”为考生奠定了作文立意,而考生对于“高考”要有自己的思想,在这相对宽松的写作空间里,考生可以仁者见智的自由发挥。

江苏卷:车辆与时代变迁

作文题目:现代社会车来车往,车的种类纷繁复杂,生活中已离不开车,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转变,车代表了社会的发展。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西安铁一中语文高级教师何占所:江苏的高考作文秉持了一贯的原则——灵活。这样的材料植根于现实生活,是考生所熟知的。然而,常见不等于有理解,有理解不等于深刻。这样的作文题再一次把考生的目光引向社会生活,促使学生和教学都树立起扎根生活的意识,避免了观念领路,先入为主,强行启发的错误倾向,值得推广。

“车”是载体,“有各种类型”,可以是自行车、也可以是小汽车,可以透过“车”来展现“真情”和“时代变迁”,反映“人世变化”和“人生哲理”。展现“真情”和“时代变迁”的作文可以侧重叙事、抒情,通过讲述和“车”有关的故事来展现人情冷暖、亲情温馨、社会发展、风气变化等等。

浙江: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作文题目: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语文教师徐殿东:这个题目好就好在内容,从有字到无字到心灵,逐层的提升,梯度非常好。比如考生认可有字的书,就可以从“读书改变命运”这个角度入手,考生如果认可无字的书,可以从“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角度入手。心灵的书怎么理解呢,就是要强调“感悟”。考生答题时不必要每个都写,选取一个最主要的展开,然后把其他两个进行横向对比就可以。

上海卷:预测

作文题目: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上海的高考作文题延续了理性思考、理性实践的思辨性命题方式,是一道很难的题,但是发挥的空间也很大。就这个题目本身而言,是希望学生能够思考个体和社会、世界,甚至和宇宙万物的息息相关性,思考人的个体命运和社会、世界以及宇宙万物的关联性。

此外,从审题来讲,考生在作答时,可以肯定“预测”的作用。如天气预报,通过数据分析获取天气的准确判断。今天是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更精准的判断预测某些东西。从古至今都有预测学,有无数事实证明可以预测。从大的立意层次来讲,研判时代风云,做时代的弄潮儿、引领者。而除此之外,生活的本质是不可预测的。但具体而言也不能做悲观的生活者,要尽可能用现在所能掌握的去分析、去作为,要有一种达观的心态。

山东卷:24小时共享书店

作文题目:一个24小时的共享书店营业,白领、流浪汉等各种各样的人都在里面读书,有的就只是简单的翻几页书。以此为材料,进行作文。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吴静:今年山东省自主命题作文题目稳中有变,既可以写成新材料作文,也可以写成时评类的。

从作文立意来看,第一个角度从商家、经营者的角度,24小时营业的经营模式,以及模式背后的人文关怀入手。第二个角度,从更大的层面来讲,材料很好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平等、友善,关注底层、弱势群体,很好地弘扬了社会正能量;第三个角度,从读书者本人来考虑,来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此外,从其他角度能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

高考作文 篇3

【题目】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解题】

可从“是什么”的角度谈“学习探究”。第一,可从正面角度论说“真正的学习探究的内涵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探究的外延是什么”“真正的学习探究是什么样子的”等。第二,可从反面角度论说“真正的学习探究不是什么样子的”。第三,可从横向角度论说“中外教育中‘学习探究’的异同点是什么”等。第四,可从纵向角度论说“相比昔日的‘填鸭式’教育,中国现今‘探究式’教育的进步之处是什么”“未来中国教育中的‘学习探究’会是什么样子的”等。

可从“为什么”的`角度谈“学习探究”。第一,可从正面角度论说“为什么要提倡真正的学习探究”“真正的学习探究对于兴趣的培养、个人的成长、人才的塑造、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等有何价值和意义”等。第二,可从反面角度论说“为什么需要遏止虚假的学习探究”“虚假的学习探究对学生的快速成才、教育的健康发展等有何危害和影响”等。第三,可从横向角度论说“为什么‘学习探究’在有些国家落实得较好,而在另一些国家则落实得不够理想”等。第四,可从纵向角度论说“为什么随着教育史的发展,社会必然会呼吁‘学习探究’时代的到来”等。

可从“怎么样”的角度谈“学习探究”。第一,可从实践层面论说“我们该怎么样在课内外进行‘学习探究’”“自己或他人是怎么样在课内外进行‘学习探究’的”“学生、家庭、学校、国家、社会该怎么样做才能使真正的‘学习探究’落到实处”等。第二,可从认识层面论说“怎么样看待与评价现今的‘学习探究’”,可肯定、否定或辩证思考。

【范文】

应试教育的“中国式”课堂探究

有调查者说:“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习过程中。”但我经历的却是另类的课堂探究,这是应试教育下流于形式的课堂探究,姑且套用“中国式过马路”,称之为应试教育的“中国式”课堂探究,希望能引起学校领导、老师重视。

我来揭秘一堂探究性实验课,带你走进真实的“探究”课堂。高三学生面前,放着一道探究实验题,你以为老师会让你动手做实验、找数据、做分析、写结论吗?这是奢望,探究实验与你无缘:老师让你翻到某页,看课本上的某一段话的提示,然后开始讲解关于探究实验的解题方法,指出易错点。讲完后,老师让同学们“实践”――做题目。“啊咧,老师,不做实验吗?”“都高三了,哪还有时间做实验啊!你是小学生吗?会做题就够了。你不想考大学了?”

回想高一、高二,也就做过五次实验,物理两次,生物两次,化学一次。其中探究性实验做过两次,都是事先老师就在黑板上“做过的”实验,已经知道了实验结论和操作扣分点了。做这样的实验能探究什么?我无语。我只觉得这与刷题没什么区别,我们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小钢笔科学家,最大特长就是用笔做实验。

教室里的情况也不比实验室好。有一次,学校听说有外校老师来听课,赶紧派人到班上通知大家做好准备,并安排听课者到做了充分准备的班级听课。结果他们发现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同学踊跃发言,对老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发表了各具特色的看法,我们的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带头鼓掌。我们只知很热闹,像演戏一样,脑子里空空的,不知道探了个什么究。而听课老师评价说:“这是一堂与国际接轨的课。”其实他们心里也明白,这只是一堂精心导演的探究课,一件“皇帝的新衣”而已。

好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探究课。我不知道国外中小学探究课怎么上,但我知道这样的课是流于形式的探究课,是应试教育下“中国式”的探究课。我愿做《皇帝新衣》里的小孩,说一声,这堂貌似穿着“探究”华服的探究课,实在是赤裸裸的伪探究课。

高考作文 篇4

一、审题辨题,有的放矢

审清答题要求和答题内容是做好“微写作”的头等大事。审题,即要做到对题目要求的审理,做到内容上的符合要求;辨题,即分辨题目考查的是哪种微写作形式,做到形式的符合要求。

如题目要求就帕斯卡尔在《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里说的“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进行阐发,形式上就属于思想型微书评。微书评中,“读”是基础,“感”“议”是“读”的结果,重点应放在“感”与“议”上。一般要引述原作中的有关内容或观点,针对所引的材料发表议论,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观点,然后再联系古今中外的相关人事、当前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及自身经历谈感想,最后总结全篇。

人真的如同一根纤弱的苇草,在大自然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但是人与植物、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可以思考,有思想。思想是伟大的,正因为有了思想,才使人高于自然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之灵。虽然,宇宙是浩大的,足可以毁灭渺小、脆弱的人,但是人凭借思想,轻而易举地就囊括了宇宙。人的生命有限,但是思想放飞的空间无限,这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纵观历史,无论是西方中世纪的漫漫长夜,还是中国数千年的闷无生气,都是思想被压抑、被忽视的体现。

作者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出发,用人和植物、动物进行对比,突出思想的重要性,符合微书评的基本行文。

二、巧妙切入,以小见大

“微写作”取材要小,找穴要准,要善于借助“抓典型”和“给象征”的手法,借助生活经验,以眼前小事物、小细节、小话题反映重大内容、人生道理、社会主题,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具体来说,操作如下:针对题目进行生活性联想,如针对秩序类话题,就可以想到生活中有形的排队(具体的排队行为)和无形的排队(成绩排名、城市排名等);列举现象之后加以分析,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排队”的核心理念是体现“公平有序”,“插队”则是对秩序原则的挑战,反映了一种“特权思想”;分析现象出现的根源,历史上的早已有之、广度上的普遍性、深度上的影响性……这种切入角度的选择和分析的过程,就是我们完成以小见大的过程。

对说明、评论来说,需要在契合主题、展现自我主旨的前提下,选用小的切入点。如选取“断砖”作为评论对象,进而评价《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就可以这样写:

断砖散落在静修庵的门墙边,是庵院破败的写照,是社会凋敝的象征。小说用“断砖”这一细节,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断砖又是阿Q用来抵御“狗们”的惯用“武器”,这一细节又成了阿Q低下社会地位和困窘经济状况的写照。昔日断砖是阿Q的防御武器,而今在静修庵,断砖成了阿Q的进攻武器。这真是“攻守之势异也”!当静修庵的门板上遍布断砖敲击的“麻点”时,阿Q的心里是何等快意呀!断砖因握在阿Q手中而有了生命,有了寄托;阿Q因手执断砖而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本是家常器物的断砖,在鲁迅先生点石成金的笔下,成为了衬托阿Q的绝佳道具。

作者选取“断砖”作为对象,一是“断砖”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二是“断砖”可以衬托出阿Q地位低下、怕事胆小的人物特征。

三、生动展现,关注细节

一般来说,内容上要有独特的视角,要根据所描写事物的特点,巧妙适当适度进行;形式上要条分缕析,抓住细节层层展开,准确形象地表达体验和感受。关注细节,记叙要抓住该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属性联想想象,正面描写要抓住细节,侧面描写要抓住最恰当的时间、地点、人物,利用巧合、误会、反差、歧义、景同情异等手法进行议论抒情。记叙描写如画龙,抒情议论就是点睛。

“现在是八点五十五分,离开考还有五分钟。”监考老师边说边拆试卷。看着那即将要发下的试卷,我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的心跳又加快了节奏。看看周围的同学,有的神情自若,有的双目紧闭,有的还在口中默念着什么。我深吸了口气,“别紧张,”我再次告诫自己,“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发挥正常。”我又深吐了口气,“我行的,”我不断为自己做心理暗示,“我的语文一向挺稳定的,这次同样如此。”当监考老师把试卷发到每个人手中后,我浏览着试卷,原本快速的心跳反倒渐渐平缓了下来……

作者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内心活动的心理描写及前后的心理反差,形象地再现了开考前的紧张状态。

高考作文 篇5

高考过后,我的心里反而空荡荡的,一下子没有了目标的感觉。为了缓和自己的这种心情,我开始寻找身边的美好,享受一下抛开学习的乐趣!

我开始回忆高中的自己,如果毕业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我的第一是陪我的发小一起玩乐。他并没有念完高中,由于对学习并没有太大乐趣选择去读了职校,平常的生活空余较多,乐趣自然也比我在高中要强很多。他也放假了,在家了陪家人摆地摊。这样的日子在我看来是十分新奇的。我到了他家去找他,并和他一起管理了一个摊位。其间来的客人倒是络绎不觉,看来要不是自己的帮助,他一个人今天会非常的疲惫。在烈日下面摆摊的感觉着实是非常累的,也很热,特别是一次就得近乎一天的时间。我也开始理解家人的辛苦和不易,这也算作是我一天的感受吧。

好不容易熬过了摆摊的时间,顺便在发小家蹭了一顿饭,愉快的结束了这一天的美好时光。

第二是我高中同学家里。他们家经营着一所饲养场,我同学闲着没事还真会做放羊和养牛的活儿。对此,我自然是感到新奇的,当然要和他一起试一试。其间,我不仅接触到了牛、羊、猪这样的动物,还牵了一把牧羊犬这样威风的动物。刚看到可把我吓坏了,我还真它来咬我,不过牧羊犬倒是驯养的很好,很听我同学的话。

就这样,我也开始和动物打上了交到。尽管时间有限,但是这样的时光让我身心愉悦。毕竟这样的乐趣都是以往我所不曾体会过的。

第三是我的一所亲戚家里,老实来讲我是不想来的,但是家里人非要安排我来这位亲戚家做客。原因是因为这个亲戚是练书法的行家,那毛笔字写的叫一个棒!还没进到房间,我就在院子里闻到了一股非常弄得墨水的味道。应该是从书房的纸张和墨水传出来的吧。当走进亲戚家的书房,我惊呆了。里面的作品近乎堆满了一屋子,有一些收藏的作品被很规范的摆放着,而亲戚所写的倒是反而没有别过度的保护,只是在桌子上,椅子上甚至是地上随意的摆放着。

我对于书法并没有很大的研究,只觉得他的字体应该属于楷体里的瘦金体,给人以大气滂破之意又不乏自己的个性,字字之中透露出了一种挺拔和韧劲。这些东西让我眼前一亮,和文字打交道那么多的自己也不禁发出了赞同。同时自己也开始尝试,在白纸上拿着毛笔来挥洒自己的心中所想。

第四也是我最后一。因为之后通知书就要下来,不出意外的话,我可以提前去所考的大学校园里走一遭了。这一我并没有以身边的人为目标,而是选择了附近的文化博物馆。搭车的话大概有两小时的路程。但是如今的时间还算充裕,我可以去走走。之所以选择文化博物馆的原因,也是为了弥补高中所留下的缺憾。那时候学习忙,无暇外出游玩,好不容易有空也只是希望躺在床上睡个懒觉,根本没心思在外面瞎跑。而自己身为一个文科生,对于历史的知识自然心中牢记,故此,想游览一番古韵犹存的文化博物馆。

到了之后,我刚进去就仿佛有一种古韵朝我袭来。那种感觉大概只有对于历史感兴趣的人才能感受得到吧。

我慢慢地走过每一个角落,看古人留下来的文字书画,感受着我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古韵精髓。除了字画,还有一些砖头瓦盖之类的器物,这古代的做工可丝毫不逊色于如今的现代装饰品,只是风格不同罢了。在那个砖头之上竟然也刻画的有很多栩栩如生的动物,难以想象古人的雕刻技艺竟已有如此水平。至于瓷器陶器就更不用说了,一件件的可以说非常精美,隔着玻璃都能感受到曾经的那份贵重。只是遗憾,不能动手去摸一下。

这里我来回已经转了三圈依旧舍不得离开。想来也是为了多弥补一下高中三年的缺憾。其实我曾经的历史成绩是最差的,只是为了不拖其他科目的后腿,我曾耗费了很多时间在这个科目上下功夫。那时候很多个日日夜夜我都在背诵各个朝代的主要特征,人文事迹。毕竟历史这个科目比较独特,如果搞错了一点那可是改变了咱老祖宗的故事啊,不能容得我们有一丝的懈怠。而如今在这里走着,感受着各种古代的风采倒是令我产生了无限的兴趣。都说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以前就来这里转一圈,大概会把那时候的努力,变成自己想要去学习的动力吧。

很庆幸自己与偶这样的时光弥补过去,如今拿着录取通知书的自己眼角倒是有了一片红色,着青春的三年时光就此完结,我也从此刻开始画上了美满的句号。

高考作文 篇6

山脚下,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腰上,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山顶上,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游客们有的于山脚赏景,有的流连于山腰,却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了继续攀登。

继续攀登,看是简单的口号,却要让说者拒绝多大的诱惑、忍耐多难的艰辛?登山如此,生活亦是如此,日益丰富的社会总是会给奋斗在路上的人们提供各种享乐的机会,灯红酒绿的时代也会让稍有成就的青年止步于眼前的美景,恐惧继续攀登的孤寂。可是,生活是不会停止的,过早止步的人们会失去多少苦尽甘来的乐趣。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继续攀登,永不停止。

“宁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也不愿一路走在安逸之中”的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在人生登顶的途中,在山腰处望见了自己人生的美景,作为一名非常成功的职业媒体人,王利芬半山腰处的美景可谓比别处都略胜一筹,但她不喜欢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安分的她选择离开央视自由创业。当很多“过来人”告诉她前方的山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时候,王利芬选择了“在路上”——不贪图安逸和克服万难的精神让她在坎坷的登顶路上永不停止,见到了属于自己的高处,取得了成功。

当然,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山脚山腰的美景又实在让人不忍离去,面对这一切,我们又该如何保持那一颗继续登顶的心?香港著名推销商冯两努给出了答案,他说:“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的确,尽管眼前的绿柳花红暂时遮住了你登顶的双眼,但如果你心中有目标,有向上的劲头,你便不会停止你攀援的脚步。

曼德拉用“爬上一座大山后,你会发现有山要攀登”来形容他卸任总统后的生活。曼德拉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选择了“继续攀登,永不停止”的生活方式,一直到他去世,他都不停地在人生的山峰攀登。于是,曼德拉成为了去世后极少数被世人记住的人之一。是啊,人生不能徜徉在山腰的美丽,而是要不停地攀登一座座高山。

继续攀登,永不停止!永不停止于山腰的美景中,永不停止于登上一山之顶的喜悦中。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