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科学实验——探究水的凝固过程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过程,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
实验材料:
烧杯、温度计、火柴、冰箱。
实验步骤:
1.将烧杯放置在桌子上,倒入适量的自来水。
2.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下来。
3.将烧杯放入冰箱中冷藏30分钟,然后取出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4.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将蜡滴在烧杯中央,再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用火柴继续加热烧杯中的蜡和水,直到水开始沸腾为止。期间要不断搅拌以使其均匀受热,并记录下沸腾时的温度。
实验结果:
1.30分钟后从冰箱里取出来的水已经变成了冰块。
2.蜡烛的热量使水的温度升高了,但水并没有沸腾。
3.加热后水开始沸腾,温度达到了100℃。
实验分析:
1.冰块是水在低温下凝固所形成的物质。当水温降到零度以下时,分子之间的距离缩短,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强,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序排列的结构——冰。
2.蜡烛产生的热量使水温上升,但没有达到100℃,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加热时水只会变成蒸汽而不是沸腾。
3.当水受到充足的加热时,分子运动速度会增快,从而使水变成气态状态——蒸汽。当气态状态下的分子再受到一定程度的加热时则会发生沸腾现象。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明白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存在着不同状态,并且当物质受到适当程度的加热或降温时也会发生状态变化。
实验启示:
本次实验让我们了解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且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