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500字【汇编四篇】

网络整理

【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光荣与梦想观后感500字【汇编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500字篇1

千难万险,百折不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电视剧《光荣与梦想》最后一集的这句旁白,是全剧剧情内容的高度概括。战胜各种险阻、力量由微而巨,所有热血豪情、激荡人心的故事,全都包含如此的内容。而《光荣与梦想》将这样的内容表现至极致。这种“极致”自然与整部剧的制作精细匠心正相关;而更重要的是,其所展现的内容,即我党的诞生和成长,这本身就是一个热血豪情、激荡人心到极致的过程。

初看此剧片名,“光荣与梦想”,用词宏阔,诗意盎然,但总担心其难于落在实处。及至完整看完,顾虑打消。整部剧,40集巨大篇幅,正是起始于“梦想”,结束于“光荣”。光荣、梦想,两个宏阔的词语,首尾照应,真实不虚。剧集结尾处,革命先辈们登高望远,一起回忆梦想起处、光荣历程,画面闪过,令人心潮起伏,令观众恍然如同随先辈们一起行走远道。每个人心中的缅怀敬仰、梦想光荣也都随着剧中所表达的“光荣与梦想”喷薄奔涌,充盈胸怀。

《光荣与梦想》剧情内容跨越时间长、展示事件多、各种人物纷繁登场,的确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厚重史诗感的巨作,此类影视作品,尤其是电视剧作品,在这些年来已经极为少见。因为拍摄这样一部作品,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功力的。刘江导演的剧组团队无疑具有这样的勇气和功力。

这一类史诗作品,最忌罗列年代、堆砌大事、浮光掠影,如此一来,创作者自然也算完成任务,但对于观众而言,却如走马观花,难以入心,难以沉浸其中。《光荣与梦想》在保留史诗气质的同时,却也能够以一种带有设计巧思的节奏感,在宏大的叙事图景中,嵌入一个一个有情感、有情绪、有趣味、有表达的小段落、小场景,给各种人以关注和展示,让他们在剧中都有表达的机会。

比如抗美援朝部分,《光荣与梦想》在战场兵团交锋、伟人运筹帷幄之外,还穿插了功德林内国民党军战犯为志愿军战士做炒面的场景,杜聿明、黄维、王耀武等旧日军官,炒面同时,还不忘言语争论,令人顿感生动鲜活,进而理解“开国第一战”战胜之因,正是由于当时的各行各业、各类人群,万众一心同盼胜利、能够共同参与其中。这些以“参与”为主题的剧情,自然会为观众带来沉浸感。

同样以“抗美援朝”部分举例,上甘岭的艰苦环境和宏观战场,配以《我的祖国》音乐,雄伟悲壮;而剧集接下来又会加入狙击手张桃芳的段落,这位富有战斗技能,同时又饶有性情的战场英雄,有专注、有笑容、有击杀敌人的战果,这些画面则又马上给观众以明快之感。此类张弛有度的剧集风格,让壮丽的史诗感和感同身受的沉浸感达到完美平衡。

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史诗性表达中穿插的微观段落,并非简单体现节奏感的点缀。如张桃芳这位朝鲜战场上的传奇狙击手,在高层签署停战协定之后,在正式停战之前,对于是否射杀对面的敌人,有所纠结。这种设计,在展现出珍重和平、悲悯生命,以及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主题的同时,还让观众看到了张桃芳这一角色的内心思索乃至人物弧光,让穿插在其他段落场景中间的所有有关张桃芳的场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故事。《光荣与梦想》由这一个个具有弧光的完整故事和一个个宏观大事件编织组合,有机、有设计感,其创作匠心可见。此剧足成同类作品中之翘楚。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500字篇2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引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古训,道出了苦难无论是对于个体的成长,还是国家的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苦是催人奋进的良药,党员干部要学会吃苦,从吃苦的过程中磨励初心、雕琢品性、建功立业,把苦难当作人生的老师,引领自身去奋斗、去拼搏,以“苦”培育出甘甜的人生果实。

党员干部要忆苦思甜,从“苦”中汲取精神力量。回顾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的历史,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风险和困难,但也从这些苦难中不断成长,在革命年代形成了英勇向前、视死如归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在建设新中国初期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敢闯敢试、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正是这些伟大的精神创造了我们如今幸福的生活。因此,党员干部要牢记这段艰难跋涉的历史,去继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过去成功的来之不易,防范思想懈怠的风险,在忆苦思甜中汲取前进动力,在忆苦思甜中保持初心不改。

党员干部要“自讨苦吃”,从“苦”中磨炼钢铁意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唯有经过苦难的洗礼,才能完成成长的蜕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一些党员干部也开始图安逸、求享受,不愿吃苦、不会吃苦,遇到问题或推脱搪塞,或应付了事,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艰苦奋斗的意志。改变这一状态,就需要党员干部学会去“自讨苦吃”,去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增长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去条件艰苦的基层深入群众、广接地气,坚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价值取向,遇到挑战敢于迎难而上,遇到矛盾敢于较真碰硬,在“吃苦”的过程中磨炼担当作为的品质意志,把自身锻炼成一名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党员干部要苦心孤诣,从“苦”中干出一番业绩。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成功辉煌的背后都浸透了艰苦奋斗的汗水。吴仁宝带领村民几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奋斗、与时俱进,才成就了华西村“天下第一村”的美名;黄大发发扬愚公精神,在绝壁上开凿数十载,终凿出一条“天渠”,带领草王坝村村民脱贫致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要想干出成绩,就需要去苦心经营,勤走访、多调研,结合实际谋划布局,找准发展方向;要去艰苦奋斗,朝着既定的目标持续发力、精准发力,坚韧不拔地攻坚克难、实现规划。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伟大的事业都是从苦中干出来的,唯有吃苦开拓,才能功成必定有我。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观后感5

“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是古人对鹰的描写,老鹰之所以能成为天空中强者的代名词可不仅是看起来那么简单。鹰从出生开始,就经历了残酷的考验,它们依靠超乎常人的意志,经受无比的磨练和苦难之后,才铸就了其超强的力量,才成就了其翱翔天空的身姿。作为一名党员,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有雄鹰搏击长空的气概,勇于攻坚克难,奋力实现新作为、新成就,应该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只翱翔于蓝天的“雄鹰”,当用百倍的勇气搏击长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党员如”鹰”,以“鹰之勇毅”逆风前行。鹰到了该学会飞翔的年纪时,他们面对的绝不是简单的展翅逆风而上,而是一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考验。幼鹰被父母逼着从巢穴里坠落下去,培育它们飞向蓝天的信仰,在死神面前强迫着他们激发飞翔的潜能,是粉身碎骨,还是振翅高飞,他必须做出选择。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们面临的是“生与死”的考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枪林弹雨浑不怕,一腔热血献中华”,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同志舍生忘死,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也不肯透露我军一点线索,正是因为有如她这般无私奉献的党员,我军才能在抗日战争中所向披靡,取得最后的胜利。党员如“鹰”,在生死存亡之际做出抉择,他们在乎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国家存亡。

党员如“鹰”,以“鹰之魄力”敢于牺牲。故事中,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锋利的爪子就会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抓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碰到胸膛,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十分沉重,昨日雄风不再。它必须用它的喙撞击岩石直至脱落,然后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再用新喙把指甲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再用新指甲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经历过无比痛苦漫长的过程后,老鹰获得了重生。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五十多人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六万多人,再到红军长征等,中间一度面临绝境,然而共产党员却凭借“铁”一般的意志站起来了,带领中国走向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摆脱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境地,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步伐,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在困难面前,共产党人总是有“鹰”那般直面困难、披荆斩棘的魄力和勇气,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让中华民族像巨人般立于世界之林。

党员如“鹰”,以“鹰之韧劲”磨炼自我。老鹰的一生很长,它让自己在磨炼和挑战中成长,当它在蓝天展现它的时,当它在电闪雷鸣中与风雨搏斗时,当它站在悬崖峭壁上俯视着一望无际的大好河山时,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它永葆自己的信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像鹰一样,在磨练中开创自我。杨善洲放弃进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造林,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于海俊为守护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默默坚守32年,却在扑救上央格气林场山火时不幸壮烈牺牲;张桂梅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将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把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如果说老鹰是鸟中的英雄,那么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

“利爪重生展新翅,万里长空任驰骋,新喙遍尝天地餐,高寿七十群鸟妒。”正因为鹰能忍大痛击长喙、拔指甲、弃旧羽,才让它的生命如此美丽。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学习这种“老鹰精神”,敢于自我剖析,提高自身要求,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同迈向更高的台阶。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500字篇3

近日,新华社发布“沐浴真理之光、汇聚复兴力量——党的十九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纪实”一文。马克思主义起源于欧洲,却在遥远的东方生根发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党成立至今,以近百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我国理论建设的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引中国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指路明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努力奋进、拥有强大理想信念的民族,而马克思主义中阐述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种理论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内涵相差无几,它之所以能被中国人所接受和认同,除了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之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的理想也为其作出了重要的铺垫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更好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顺应了历史的变迁,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指导武器。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离不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追求崇高理想的“科学依据”。张载满怀壮志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忧患于家国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马克思主义中阐述的担当意识并无二致。马克思曾言道,为人类工作,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人类,解放人类。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感进行了融和,“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内涵。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以及防汛战场中,共产党人冲锋在前、不畏生死:有在脱贫攻坚中舍小家、为大家,有在灾情面前用生命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共产党人用自己实实在在的做法践行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成为人民群众的可以信任依赖的“勤务兵”。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忠于实干兴国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是注重实干的民族,从来不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古贤荀子曾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真正有用的学问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马克思建立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他特别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从人的实践活动来认知世界、解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没有强大的实践力量就不会出现中国如此飞速的发展成就。我党向来重视理论与实践向结合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让实践精神落实在每一处土地,是我们干事创业、力求复兴的根本依据。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500字篇4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曹火星创作的一首歌,从题目就能看出只有共产党才会有新中国,看来,共产党成立对我们中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共产党。

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由马克思组织成立的,共产党的成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就先说说我家吧。从乡下迁来了高淳,家里就多了许多现代化的家电,如以前的一台电视到了今天的两台,乡下没有电脑,到这来了就买了一台,向下用的是木头桌子,到了这里是玻璃茶几、餐桌等许许多多的现代家电。有时我问爷爷这是为什么,爷爷说:“我们这是享了共产党的福”。我不明白,又问:“我们有了现代化的家具跟共产党有什么关系啊。”“关系可大了”爷爷说,“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听了爷爷的话,我很好奇,想:为什么爷爷说我们有了现代化的家具和共产党有关系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不去管它了。

又有一次,我在"伴池园"公园里散步,看见许多老人在公园里下棋、聊天、打牌。跳舞等,很悠闲自在。我向一个在看打牌的老人走了过去,坐在他身旁,我问他道:你觉得现在的生活怎么样?老人笑着对我说:“现在的生活过得好啊,以前这个公园还用围墙围了起来,现在就是开放式的了,又升级后没事就来这边坐坐聊聊天、下下棋,很悠闲自在。"听了老人的话,我又问:“那这样是为什么呢?”“我们这是享了共产党的福啊!”老人说。听了老人的话,我想起了爷爷上次对我说的话,我还是没有明白。直到一次语文课,我才明白为什么爷爷和老人说我们是享了共产党。那堂语文课,我们在上共产党好,有一位同学问老师:“老师,为什么这篇文章要叫《共产党好》呢?共产倒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啊?”老师说:“这位同学问的好,这篇文章叫《共产党好》是因为马思克成立了共产党才有了我们的新中国,人人都说共产党好啊,共产党是人们的希望啊,所以才叫《共产党好》的。至于共产党带给我们什么,那可多了,你看我们学校大门前的“伴池园”,以前还是全封闭的,现在都成了开放式的,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去那里散步你说这不是共产党的功劳吗?还有啊,你们家不是大部分用的都是家电吗,这不是也是共产党的功劳吗。”听了老师的话,我我恍然大悟,终终于明白爷爷和老人为什么说我们是享了共产党的福了,也终于明白共产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

啊,共产党,亲爱的共产党,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网站地图:栏目 TAGS 范文 作文 文案 学科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