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感谢网友“网络整理”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方便大家学习。
临沂市五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建设
Linyi City five red study quality line construction
为深入贯彻落实临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优化研学旅游“红线”的部署要求,践行“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更好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历史文化、乡村民俗、特色产业等融合发展。根据市委提出的五条红色研学线路,我们联合北京新时代文化旅游规划研究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两家规划团队,整合线路沿线及其周边A级景区,结合我市红色旅游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各县区发展现状以及线路沿线景区文化禀赋和资源开发条件,提出了五条线路打造以及沿线景区提档升级思路。
本期为大家分享第二条红色研学线路,将如何提升一起先睹为快吧~
线路二:“临沭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莒南山东省政府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研学线路
发展思路:以“群众路线”为线路主题,以党的政权建设为主线,深入挖掘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一批在山东工作的党政干部注重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的良好作风,广泛动员发动群众,以临沭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莒南山东省政府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暨新四军军部旧址为核心区,因地制宜,注入业态,创新产品,通过“红色+非遗”“红色+演艺”等多种方式,讲好红色故事。联动冠山旅游区、朱村文化旅游区等重点项目,辐射带动苍马山旅游区、蛟龙航空小镇、天马岛旅游区、沂蒙精神厉家寨纪念馆、无极鬼谷旅游区、马棚官庄旅游区、渊子崖红色生态旅游区等旅游项目。
红色研学线路(二)
临沭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
冠山旅游区
莒南山东省政府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暨新四军军部旧址
临沭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
深入挖掘刘少奇在山东这一重要红色资源,强化刘少奇创新型工作方式和统筹协调等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发扬,梳理刘少奇在山东的工作思想,提取刘少奇在山东工作的模式,制定“参与式”党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研学教育基地。
提升要点
01
刘少奇在山东工作方式方法研究与模式提取
通过深入研究文史资料,梳理刘少奇在山东的工作思想,提取刘少奇在山东工作的工作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狠抓落实,解决实际问题。
刘少奇在这里通过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与党政军民谈心谈话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最终解决山东抗日根据地问题。总结刘少奇在山东工作方式方法,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提炼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建课程。即:
群众路线的三方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调研工作的“五字诀”:深、实、细、准、效
思想政治工作的三要素:说理充分性、形象生动性、对象具体性。
02
“参与式”党建课程体系研发与培训
创新展示方式,讲好刘少奇在山东的故事。科技赋能,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全息投影、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参观者对于这段历史有更加直接的感受,提升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设置互动魔墙、观众电子留言区等实现与体验者的互动性,通过三维幻像技术实现传播效果的加强,让参观者的活动成为展示的一部分。
开展定制化的党性教育课堂。转变过去开展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依据不同的党组织情况,创新打造定制化党性课程,以群众路线、调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三方面为主题,从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出发,分别前往红石寨、研学教育基地、冠山,设计三条党性教育主题线路。在线路及节点上通过再现刘少奇在山东工作时的调研情景、谈心情景、统战情景,融入沉浸式全景影像、情景体验剧、历史场景再现、教学互动等,让体验、互动、传递在精神传播中得以潜移默化地实现。学员们通过三条主题线路实际体验,学习刘少奇在山东工作方式方法。
体验完成后,开展“少奇式”党员谈心会、民主生活会、分享反馈等活动,总结学习成效,分享学习经验,强化教育效果。
举办“‘少奇式’党员谈心会”。开展“支委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谈心会,通过“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形式展开,此外,也可以开展线上匿名信的方式进行,鼓励党员敞开心扉,加强党员内部的交流与学习,促进党内团结和谐。
开展党建活动后的分享反馈。党组织做好党建活动学习后每一位党员反馈工作,反馈的形式以书面文字表达、面对面谈话或大众分享等的方式进行,对待思想上、态度上、作风上仍存在问题的同志,进行谈心。建立奖励制度,对于思想上和工作上有进步的同志,给予正向的奖励。活动后的反馈可以记录在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可作为后续的展览内容展出。
03
刘少奇在山东场景再现
利用好红石寨,依托传统小院建筑,参照《共产党员刘少奇》,恢复刘少奇在山东工作的旧居。再现刘少奇在山东工作时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党政军团结统一问题的场景,打造一场体现刘少奇与干部谈心交流、沉下去做调研工作的沉浸式演艺小剧目。同时依托小院发展“当年八路军武装工作队背包入住式”民宿、临沭粉条购物等旅游业态,形成集互动研学、文化演艺、民俗体验、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党员干部教育旅游接待场所。
04
研学教育基地
盘活周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依托临沂工业学校的教学、住宿、餐饮设施,打造研学教育基地,面向各阶层开展研学教育。依托生态大酒店,改造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和青少年研学教育的住宿、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接待服务场所。利用春山茶博园两处大院,增加采茶、制茶、品茶等茶文化体验项目,同时发展农产品电商等业态,壮大绿茶产业。
冠山旅游区
01
拓展山前空间
将西盘水库纳入冠山风景区整体开发,依托冠山优质的生态资源,深入挖掘刘少奇登冠山红色文化、罗成演武场等文化资源,丰富业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打造集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冠山旅游区。
02
提升配套设施和条件
提升刘少奇登山小路沿线配套设施和条件,结合“冠山仙境,福地洞天”等重要节点营造刘少奇登山场景,增加体验感。
03
创造多样化消费场景
提升和完善游乐设施,引入沭河老鸭汤等地方特色餐饮以及山东手造非遗文创、住宿等业态,丰富园区内活动内容。
04
加强景区管理
完善旅游接待、标识、卫生间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服务品质。
山东省政府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理清思路,解决多头管理体制机制问题,拓展二期庄氏庄园的发展空间,盘活闲置资源,丰富庄园餐饮、住宿、购物等产品业态。
提升要点
01
旧址提升
围绕山东省政府旧址职责定位及其文化和精神,深度挖掘新的内涵和价值,从文化层面和政府要求层面提升改造旧址。围绕学员在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的参观学习,开发《八路军115师在沂蒙的征战历程》研学课程;围绕学员在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的参观学习,开发《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工作》研学课程。
坚持“修旧如旧、突出特色”原则,重点修缮两个旧址及7个厅局展馆,深化提升山东抗日根据地历史展馆、曹玉海纪念馆等展馆。
02
庄氏庄园
参照上海浦东世纪汇广场1192弄老上海风情街,将街区景观、店招、墙面布置等方面按照老上海街区的文化特色,整体打造成一条特色文化风情街区。
在庄氏庄园内,采用庄氏家族鼎盛时期的明清及民国风格进行整体文化氛围提升,展现庄氏庄园当年的繁荣场景,同时以庄氏家族的七十二堂号为主题,引入相关业态,营造小镇业态氛围,打造“华夏第一庄园”。
解读庄氏家族在治家治学治业等方面形成的耕读文化、商号文化、家族文化等,并将当年的庄园生活环境场景化、生活方式体验化、庄园文化演绎化,形成多元互动场景,打造沉浸式小剧目。
03
毛主席三个批示研学教育
开发实干主题红培课程:以毛泽东主席对莒南农业农村作过的三个批示为动力,凝聚新时期奋进力量,创造莒南新辉煌。依托3个批示背后的故事开发3节红培课程,供学员学习创新实干之风。
华东野战军总部暨新四军军部旧址
紧紧围绕“军民情深”这一主题,着眼建设国家级红色展馆,锻造国家级宣讲团队,打造国家级培训品牌,通过科学布局、整体谋划、系统提升,全力打造“全市一流、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党性教育基地。
提升要点
01
展馆提升
以华东野战军和新四军在沂蒙地区的历史为脉络,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创新展陈方式。面向不同的游客及红色研学团队设计不同的讲解词及游览线路。
02
深化实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
根据国家文物局审批情况,完成陈毅旧居、张云逸旧居周围环境整治和陈列布展项目。做好文物档案梳理工作,为争创国家二级博物馆做好准备。
03
完善学员(游客)接待中心建设
完善学员(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包括生态停车场、园区围墙等配套设施,丰富产业业态,如小五金等旅游购物商品、新四军煎饼等特色餐饮、红色将帅人物篆刻等系列文创产品等。
04
完善红色研学课程体系建设
精研细磨《沂蒙精神 光耀华东》等10节党员干部培训课程和《童心向党 红歌传唱》等7节青少年红色研学课程。进一步打磨完善《红色沃土上的鱼水之歌》课程,使其全面适应宣讲需求。打造好沂蒙党性教育“开篇”“结语”两堂课。
05
多形式讲好红色故事
利用旧居场馆布置场景,完成对《老兵》《河湾情》《识字班》《落地生根》《叔侄英烈》等沉浸式情景剧的开发和创作,逐步形成“一场馆一红歌”“一院落一展演”的教学模式。
06
创建特色品牌
深化实施以“弘扬沂蒙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形成党、团、队一体化红色教育模式,持续擦亮青少年红色教育特色品牌。改造室外活动场地,完善青少年红色教育体验中心功能配套。联合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市教科院,实施青少年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开发“363”计划(3本青少年红色研学教材、6堂精品课程汇编、3项青少年艺术课程),全面提升青少年校外实践课堂的参与性、渗透性、多样性。
(本期内容选自《临沂市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建设提升方案》)